索凡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NSCLC研究解读
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联合治疗探索二线NSCLC新可能。
一年一度的ASCO盛大召开,为我们带来诸多领域的研究新进展,肺癌在我国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中常见的组织学类型,约占全部肺癌的85%左右。由于肺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难以早期发现,约70%NSCLC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靶向、免疫等新型治疗药物为肺癌的诊疗带来了显著的进步,如何进一步提升治疗疗效也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来自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于起涛教授团队开展的一项索凡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NSCLC的Ⅰb/Ⅱ期研究入选了此次ASCO摘要,借此契机,医学界肿瘤频道特别邀请于起涛教授围绕该研究进行相关解读,发表个人学术观点。
直面挑战,NSCLC二线治疗需求亟待满足
于起涛教授阐述了目前NSCLC的诊疗现状,经过三十余年的探索,NSCLC整体诊疗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晚期NSCLC治疗中,呈现出从过去单纯化疗到靶向、免疫、抗血管生成治疗等多种药物治疗方案百花齐放的局面。目前NSCLC新治疗进展可以简单分为驱动基因阳性和无驱动基因的两大类,靶向治疗为驱动基因阳性患者带来了显著的生存获益,而无驱动基因的晚期NSCLC患者,目前一线治疗可以选择化疗或免疫治疗方案,尽管初始治疗中能获得一定有效率,但仍不可避免地出现失败或是进展,二线及以后的治疗疗效差,患者生存预后不佳。
于起涛教授指出,针对无驱动基因的晚期非鳞NSCLC二线治疗主要以多西他赛、培美曲塞或是免疫单药治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3个月左右[5-6]。因此,无驱动基因的晚期非鳞NSCLC二线治疗存在着巨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治疗需求,如何改善这部分患者的生存获益,提高治疗疗效,是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巧思精构,标准化疗联合TKI能否提升疗效
多西他赛是二线标准化疗方案,然而单纯多西他赛临床疗效并不理想,在多西他赛化疗方案基础上联合用药是否能够提升疗效是于起涛教授研究设计的初衷。一方面,新生血管生成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索凡替尼作为小分子多靶点抗血管生成药物,可同时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2/3(VEGFR-1/2/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另一方面,既往多项研究已显示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能起到协同增效作用。
于起涛教授表示,索凡替尼的主要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多靶点抑制肿瘤血管生长,整体上与安罗替尼、阿帕替尼、尼达尼布这类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机制相似,但不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作用靶点存在差异。基于索凡替尼的药物机制,于起涛教授团队开展了这项索凡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NSCLC的Ⅰb/Ⅱ期研究。
研究纳入了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NSCLC在一线接受含铂化疗(包括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或贝伐珠单抗)后疾病进展的患者,二线接受多西他赛联合索凡替尼方案。在Ⅰb期剂量爬坡阶段中使用“3+3”研究设计,索凡替尼剂量范围为200-300mg/天(PO,Q3w)。在治疗周期的3例患者中,初始给予250mg索凡替尼,探索性剂量为300mg,以观察剂量限制性毒性(DLT),如果3例患者中出现了≥2例DLT,则调整为200mg剂量,多西他赛的剂量为60mg/m2(IV,D1,Q3w)。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索凡替尼联合多西他赛的剂量推荐,其次探索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
星星之火,索凡替尼联合化疗燃起二线新曙光
研究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1日,在Ⅰb期阶段共招募了9例患者,在250mg索凡替尼剂量组,3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了DLT,在下一剂量组中将索凡替尼剂量调整至200mg;在200mg剂量组中,6例患者中发生了1例DLT。因此确定了Ⅱ期阶段索凡替尼的剂量为200mg,后纳入了3例患者。研究结果提示,在纳入的12例患者中,mPFS达到5.8个月,客观有效率(ORR)达到27.2%,疾病控制率高。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为腹泻(33.3%)、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1.7%)、高血压(25%)和贫血(33.3%)。常见3级以上的AE包括腹泻(16.7%),中性粒细胞减少(33.3%)和贫血(16.7%),没有与治疗相关的死亡事件发生。
于起涛教授表示,在目前二线单药化疗或免疫治疗疗效欠佳的情况下,该项探索索凡替尼联合多西他赛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NSCLC的研究中,索凡替尼最佳推荐剂量为200mg,达到5.8个月mPFS、27%ORR及100%DCR的初步结果,同时也未出现新的安全性信号,整体安全性可接受。目前该项研究还在继续入组患者阶段,也期待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能为无驱动基因的晚期非鳞NSCLC带来更多生存机会。
总结
于起涛教授牵头的这项Ⅰb/Ⅱ期研究显示了索凡替尼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治疗前景,在有效改善生存情况的同时,安全性良好,为无驱动基因的晚期非鳞NSCLC二线治疗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本次研究为单臂的Ⅰb/Ⅱ期研究,样本量较小,期待后续扩大样本量并进行进一步探索,有望能为无驱动基因的晚期非鳞NSCLC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获益和治疗选择。
文章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同类文章排行
- 索凡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NSCLC研究解读
- 携GLOW研究亮相ASCO,胃癌精准治疗迎新方案
- 新型ADC征战各癌种
- 从当代进展到未来挑战: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疗法治疗实体肿瘤
- FGFR抑制剂在后线实体肿瘤治疗中取得进展
- 中国原研双靶ADC亮相ASCO,EGFR靶向耐药患者迎新治疗选择
- A+T术后辅助治疗不会增加患者负担,STRIDE方案不良免疫反应安全可控
- 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35%!国产免疫药物破三阴乳腺癌「禁区」
- 重磅LBA研究系列盘点
- HIMALAYA研究夯实STRIDE方案安全性,带来HCC一线治疗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