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升高,就是肿瘤复发了吗
肿瘤标志物是大多数肿瘤患者定期复查的指标,每每临近复查的日子,有些患者就开始心跳加速,头皮发麻,晚上睡不着觉了。如果检查结果升高了,即使只是升高一点点,也会立马开始担心是不是肿瘤进展了或者复发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其实这个观点是非常错误的。肿瘤指标只是辅助判断指标,肿瘤复发及肿瘤进展的判断金标准是影像学检查,包括CT、磁共振、PET- CT等。
那为什么医生喜欢选择肿瘤标志物检查呢?
因为肿瘤标志检查创伤小,随机抽取几毫升血液就可以了,费用较低,又不用担心辐射损伤。
为什么当出现肿瘤指标升高的时候,很多病友就会随着指标的升高而恐慌呢?
因为,在大部分人眼中,肿瘤指标是一个预后预测因素,该指标的升高,意味着疾病有可能转移复发了。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不是!指标毕竟只是指标,它只是一组数字,一种可能的征兆,并不代表就是事实结论。生物学完全不同于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的很多参数变化非常准确地提示了发生着的事实。温度100℃时水会沸腾,这可重复检测、确认,而生物学指标通常并不如此。
一方面,生物学指标,包括肿瘤标志物,它们都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一个参数反映了多种可能性,如以为常见的血清癌胚抗原(CEA)为例,它是非常实用的指标,肠癌、肺癌、胰腺癌、胃癌、乳腺癌等许多恶性肿瘤都可见血清中CEA指标的升高。然而,吸烟、酒精中毒,以及肺气肿、心血管病、糖尿病等也会有15%~50%的患者(人群)血清CEA会有所升高。
再加上生物代谢的波动,检测试剂的稳定性,以及检测人员的技能等,都会在一定程度干扰这类指标的稳定性,造成指标一定幅度的波动。因此,绝不能用观察物理参数的眼光来看待生物学参数,特别是肿瘤标志物高低。而应强调对这些指标的变化既重视,又不可迷信。
在实际的医生工作中,我们不会通过一次简单的肿瘤指标异常,就判定疾病正在恶化。我们往往会通过对肿瘤指标的动态监测,来间接了解肿瘤的实际变化趋势,如果出现短期内肿瘤标志物迅速升高,那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如果想更加准确的了解疾病的实际情况,还是建议再借助影像学的检查,包括内镜、CT和核磁共振等,这些检查手段可以帮助医生更加全面和准确地了解病灶变化情况,帮助医生做出综合性的判断。
笔者亲身经历的一个案例很能说明问题。
陈某,崇明人,60多岁,2003年结肠癌开刀,一直中药调理得很好。2005年6月复查前一切如常。当查到血时吓坏了,一家三口匆匆找到笔者。老婆说,老头子这下不行了,好几个指标都很高。几个大医院的医生一致判断复发或转移了,必须马上做化疗。老头不肯,儿子和老婆死劝。
笔者接过化验单一看,乐了!尽管是市内一著名专科医院的检查,检测仪器却把人“耍”了。笔者注意到他一共检测了6项指标,4项完全正常,包括比较特异的CEA等,2项极不正常,且这2项紧挨着排列(第三、第四项),数值均为638个单位,即便是再敏感的检测,2个参照值完全不同的指标结果都是“638”,只有2种可能:一是40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一就是仪器“怠工”,出偏差了。而明显后者可能性更大。
笔者简单做了一通解释,嘱什么都别干,中药照吃,1周后再去该医院做个复查,相信不太会有大问题。果真,复查一切正常,全家感激不尽,一个劲地夸笔者水平高!其实,笔者只是多用了点心眼而已,动了动脑子罢了。
我们说,指标只是反映了一种可能性,指标须解读,须思考,切忌迷信。否则,反而会在“科学”的旗号下误己误人。当然,还应多说一句,肿瘤标志物是有一定针对性的,指标检测并非越多越好,而且要结合相关指标综合解读,才有意义。
文章摘自网络,侵删
推荐阅读:
同类文章排行
- 肿瘤标志物升高,就是肿瘤复发了吗
- PAPR抑制剂氟唑帕利新适应症获批,晚期卵巢癌治疗迎来新曙光
- 癌症慢病化革命:免疫细胞疗法实现生存质量与生存期双提升!
- 新型TROP2-ADC Dato-DXd治疗“两开花”,引领乳腺癌ADC治疗新时代!
- 从胃炎到胃癌只需四步,做好这三项检查可有效预防
- 利妥昔单抗、大剂量阿糖胞苷和地塞米松方案联合硼替佐米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
- 奥妥珠单抗短程输注获批:便捷、高效且可耐受,或为临床优选输注方式
- 口服SERD类药物引领HR+乳腺癌治疗变革
- 泽布替尼国内新适应症获批,用于复发或难治滤泡性淋巴瘤!并获CSCO指南同步推荐
- 肿瘤患者介入后,发热不断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