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能否防癌?大数据告诉你
发表时间:2017-05-27 16:30:00
近20年间多国收集约144万人群的数据分析显示,锻炼真的有效。
医药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对很多疾病的认识,包括癌症。
网上很多年前就有报道称,有患者通过锻炼身体了癌症。但是,这样的报道与其他任何宣称可以治疗癌症的“奇方妙药”一样,都很难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证明。
现在,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我们终于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探索这样一些看起来很难判断的现象。
次权威研究
本月初,美国著名的医学学会杂志JAMA发表了由美国癌症学会(ACS,American Cancer Society)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NCI,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牵头进行的一次国际性有关日常锻炼与癌症发病率相关性的大规模数据分析。这是次对这个问题给出了权威回答。
参加这个项目的,除了美国很多实验室外,还包括英国、瑞典、挪威、法国等国的研究人员。这样的相关性研究工作过去在心血管病以及糖尿病患者中都做过,但癌症领域是次。
这次大数据分析纳入了1987~2004年长达近20年间多个国家收集的约144万人群的数据,人群包括从19岁的青年到98岁的老人。其中约18万人,也就是七分之一的人,在此期间患了各种不同的癌症。
虽然包括在这次统计中的人群的患病记录是确定的,但每个人的锻炼记录却是按照不同的表格自愿填写的。也就是说,其中必然会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不准确性。这种误差只有通过采用大规模的数据库才能使之对结果的影响降到小。
因为这次统计数据来自不同国家和不同数据库(12个数据库),因此要客观评价锻炼对癌症发病的影响,首先要做的是数据的标准化。
为此,研究人员将不同来源的锻炼数据重新改成百分比,即把同一个数据库中锻炼多的定为100%,锻炼少的定为0%,然后把不同百分比的人群合并在一起。在分析不同来源、有着不同标准的数据时,这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
为了进一步排除不同数据库可能带来的误差,对比工作只在组(90%以上)和组(10%以下)之间进行比较。因为锻炼水平差距很大,这样的比较就相对可靠得多。
锻炼对每种癌症发病率的影响是通过一个“危害比”(Hazard Ratio, HR)来考量的。与“危害比”类似的还有一个统计学方法叫“风险比”(Risk Ratio, RR)。这两者在考虑的因素和计算方法上有一些差别,但目的都是评估某一个因素(在这里就是“锻炼”)对某一种现象(在这里就是“癌症”)的影响。如果比率>1,那就是增加了癌症的发病率,反之则降低了癌症的发病率。
惊人的统计结果
他们的统计结果是非常惊人的。平常的锻炼至少对13种常见的癌症的发生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这些癌症包括我们熟悉的食道癌、肝癌、肺癌、肾癌、胃癌、子宫癌、白血病、骨髓瘤、结肠癌、直肠癌、膀胱癌、乳腺癌、头颈癌等。风险降低的比例在15%~40%之间。这些数据的可信性均达到95%。也就是说——锻炼真的有效!
但是,其中也有相反的情况。锻炼可能造成黑色素瘤的发病率增加27%,而前列腺癌发病率增加5%。这种情况很可能与这次统计中包含的特殊人群有关。对于白种人,尤其是北欧的白种人来说,户外活动会增加紫外线曝光,而导致黑色素瘤发病率上升。如果换成我们黄种人,情况可能会很不相同。但是很可惜,我们并没有这样的大数据。
需要强调的是,这个统计中考虑的并非强力的健身活动,而是平常休闲时间的活动(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包括散步、跑步、打球、游泳等。如果在中国,也许要包括太极拳和广场舞。总之,就是一般人都可以做到的运动。
看来,平时多散散步,不但可以散心,还可以御病,何乐而不为?
来源:医药经济报
本文为转载,我们不对其内容和观点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