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黑科技:“Watson”10秒“搞定”癌症?保持谨慎,期待未来!
发表时间:2018-11-27 10:05:00
2018年11月13日,北京的天气渐凉,秋风萧瑟。
在顶尖医院扎堆的金宝街,一场别开生面的医疗沙龙正热烈酣畅。IBM公司WatsonHealth肿瘤与基因解决方案副总裁SteveHarvey,IBM公司WatsonHealth副总健康官、肿瘤学家NathanLevitan,百洋智能科技首席营销官王必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务理事、秘书长江泽飞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许青教授齐聚会场,共同见证了一位特殊“同事”在中国不断探索的工作历程。
这位特殊的“同事”,叫做IBMWatson,是由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決方案公司IBM研发。而这位博得满堂喝彩的主角Watson,已经不是首次在中国亮相了。早在2017年,通过百洋医药集团旗下百洋智能科技与IBM的合作,Watson便远渡重洋来到中国。经过一年多的发展,Watson目前已经在超过200多家医院得到了应用,对中国的肿瘤医疗而言,Watson的到来可以说是一个强有力的医疗助手。
在IBM百洋智能科技医疗沙龙上,NathanLevitan教授详细介绍了中国乃至世界癌症的治疗现状,以及在此基础上Watson在中国的具体应用。
01.抗癌形势严峻,Watson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到目前为止,癌症仍然是全球头号健康杀手。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来看,在全球范围内,癌症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外夺走生命最多的顽疾。全球每年新增癌症患者约1400万人,在未来的十年内,癌症治疗需求将大幅增长42%;同时因地区医疗分布的不均衡,40%的患者可能会因为没有接受标准化的治疗而失去生存机会。
中国癌症防治总体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最大短板就在于规范化治疗与癌症筛查的缺失。对此,NathanLevitan举了个例子,在美国,癌症五年生存率可达67%,而中国患者的癌症五年生存率仅有37%。更糟糕的是,中国癌症规范化治疗程度不足50%,治疗分散在各级综合医院,专家资源不足。
抗癌形势如此严峻,且中国癌症规范化治疗水平不足,Watson在癌症医疗中承担的角色恰恰补足了这点缺陷。对于引入Watson,百洋智能科技首席营销官王必全表示:“中国亟需提高癌症五年生存率,这也是百洋引进Watson的初衷。在未来,Watson将成为癌症医生在治疗时的最佳助手。”
02.WfO与WfG:Watson的两大抗癌杀手锏
Watson到底具备怎样奇妙的功能,让顶尖的癌症医生都为其鼓掌喝彩?要从这些年站在风口浪尖的人工智能说起。
2016年,人工智能席卷科技圈,大家熟知的围棋AI“阿尔法狗”,连败多名顶级棋手。这其中的秘诀在于人工智能具备的学习能力。以“阿尔法狗”为例,通过学习并分析数十万个人类棋谱,它就可根据对方落子选出20个胜率最高的走法。
Watson同样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Watson作为决策支持系统,它的工作方式更为直观。通过对现有知识的搜集与检索,它可以迅速匹配输入结果至已学习的数据库中,通过一套复杂的机器学习系统,将匹配结果输出为一套解决方案。不仅如此,Watson还可以通过追踪用户反馈和专家训练,不断进步,提升解决方案和解答的能力。
通过这一套流程,Watson就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输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为医生提供协助。进入中国后,Watson积极开展了两项健康产品线:WatsonforOncology(WfO,Watson肿瘤解决方案)和WatsonforGenomics(WfG),分别针对肿瘤患者个体化规范治疗与肿瘤患者个体化精准治疗。两者协同配合,可大面积覆盖癌症患者治疗全周期过程。
WfO,即Watson肿瘤解决方案,它是Watson为患者提供精准治疗方案。通过学习330种以上的医学专业期刊、250本以上的专业书籍、超过2700万篇的医学资料和临床指南,Watson具备了充足的理论知识。除理论知识的积累外,为了训练Watson的实战能力,它被送到全球排名顶尖的癌症中心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进行了大量肿瘤病例的训练。
通过大量的理论知识与实战经验,它能针对患者的病情、症状、指标等情况,为癌症医生提供治疗方案参考,并进行排序。此外,Watson提供的任何治疗建议都能链接到相应的研究成果或临床指南。
WfO取得的成绩斐然:经过学习与训练,它提供的治疗方案与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专家团队方案符合度超过90%,目前已覆盖乳腺癌、肺癌、直肠癌、结肠癌、胃癌、宫颈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肝癌、甲状腺、食管癌和子宫内膜癌13个癌种。不仅如此,Watson还在每月持续学习最新的癌症治疗进展。
除WfO外,能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随时提供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的WfG也是Watson重要的一环。
WfG(肿瘤基因解决方案)的操作方式是通过读取患者基因测序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大量临床、科学和药理数据库进行比较,以帮助医生发现与患者肿瘤基因突变匹配的潜在治疗方案,主要针对可能存在敏感突变,需要做基因检测和高通量基因测序,来寻找靶向药物或免疫治疗药物的患者。
与WfG相对的,传统人工方式为患者解读癌症基因报告,需要花费几天、甚至几个星期,效率甚低,且随着基因数据和临床试验数据越发复杂,不断增加,人工分析的可行性将进一步降低。
而WfG的基因分析可以涉及所有已上市药物,来选择最佳的临床路径,这能帮助面临疑难问题的病人找到一线生机。Watson在基因分析中,平均每个月增加超过10000篇科学论文数据和100个新临床数据,仅需2~3分钟,便可系统化地对每一个基因组变异的产生提供解读,完成常规人力无法操作的大规模工作量。在实际应用中,日本已有专家借助Watson会诊找到新的通路,让原本只能活3个月的病人,重新存活下来。
无论是规范化治疗,还是针对患者个体的精准治疗,Watson都能在精准掌握患者状况的前提下,为患者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这对中国现阶段癌症治疗的现状而言,恰好补上了最后一块短板。这也是为什么Watson来到中国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就已经在超过200多家医院得到了应用,超过700位医生已经与Watson这个最佳助手进行了默契配合。
03.Watson:补足短板,癌症医生治疗时的最佳助手
在世界范围内的运用,Watson已经取得了很多成绩。在这位最佳“助手”来到中国的一年里,也有不少医生积累了使用经验。青岛大学医疗集团的副院长、肿瘤医院院长张晓春教授是中国最早使用Watson的专家之一。Watson一经亮相和落地,便得到多方关注和报道,全国大量患者慕名而来,一个月内,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共接诊256例病人,患者分布乳腺癌、肺癌、结肠癌、直肠癌、胃癌、卵巢癌等六种类型,其中乳腺癌居多,达122例。另外在肺癌患者中,Watson和专家方案一致率达96.8%。
在IBM百洋智能科技医疗沙龙里,江泽飞教授把Watson比作医生的GPS:“AI之于医生就像GPS之于驾驶,为我们的新司机指路省心,为老司机引路省力。”对它在癌症医疗中扮演的角色,江泽飞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年轻医生成长,提高资深医生的效率,同时避免医生出错。
许青教授也分享了上海十院使用Watson用于远程指导治疗的经验以及帮助年轻医生快速掌握和了解治疗方案及背后的循证证据。这对于Watson在中国的推广具有十分珍贵的借鉴经验。
除了江泽飞教授、许青教授分享的案例以外,王必全女士指出Watson能给肿瘤患者带来许多益处,她提到南京市第一医院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南京市第一医院作为省会城市的三甲医院,是江苏省大多数肿瘤患者的第一站。该院对314例胃癌病例治疗方案与Watson方案进行对比,方案一致的病人比不一致的病人存活时间显著提升,王必全说,“这相当于一个肿瘤新药所延长的生命。”
04.保持谨慎,期待未来,Watson能带给我们的惊喜还有更多
作为一个诞生不过数年的决策支持系统,Watson的定位不是取代医生,而是致力于成为医生的得力助手,为医生提供决策依据。当然,作为助手它也并非是完美无缺的,依赖于资料的搜集与检索,还需要学习更多的真实病例;在这一问题上,Watson还需进一步提升本地化的经验。根据以往的学习,它给出的方案都是根据NCCN指南和美国肿瘤指南,以及欧美国家病例,收录的中国成功案例还比较少。
此外,相对于江泽飞、许青教授等顶尖专家,Watson还显得太年轻,但相信Watson的未来一定能为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惊喜。
想象一下日后的某个就医场景:患者做完几项最必要的检查之后,医生则基于充足的、多维度的数据源,快速做出高质量的循证治疗方案,并基于翔实确凿的证据为病人答疑解惑。这就是我们期待Watson最终能为我们带来的完美场景。
文章源自咚咚癌友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