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期新方案试验:尼达尼布+贝伐单抗治疗难治实体瘤,疾病控制率72%!
发表时间:2019-01-17 09:46:00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例近期报道的新方案,在既往多种治疗失败的实体瘤患者(肺癌、结肠癌)中仍能达到很好的疾病控制力。且药物方案简单易行,耐受性尚可。首先了解一下药物治疗机理背景。
血管生成在肿瘤生长、进展和转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因此一直被作为肿瘤的重要治疗靶点之一。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家族(包括配体,VEGF-A到VEGF-D及受体,VEGFR-1到VEGFR-3)被认为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参与调控肿瘤血管生成的通路。
本方案中提及的贝伐单抗就从属于靶向VEGF-A的单抗药物。目前在临床使用频繁。另一个药物Nintedanib(BIBF1120,尼达尼布)是一种多靶点口服药物,在肺癌中联合化疗获得过不错的临床疗效。其众多靶点VEGFRs(VEGFR-1、2、3)、PDGFR(PDGFR-α/β)和FGFR(FGFR-1,2,3)。与内皮细胞和血管周围细胞生长活跃密切相关,被考虑参与了贝伐单抗类药物的耐药形成。因此将二者结合后,有希望能增加抗VEGFR药物的活性。也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了相关的临床研究。
试验设计
试验计划纳入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线治疗失败的晚期实体肿瘤、体能评分ECOG0-1患者,将既往使用贝伐单抗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排除在外。稳定的脑转移患者可以纳入,近期有出血倾向的患者需要排除。最终18例患者入组试验(9例为肺癌,8例为结肠癌,1例为宫颈癌),3例患者接受了尼达尼布150mg+贝伐单抗治疗;3例患者接受了尼达尼布200mg+贝伐单抗的治疗;12例患者接受了200mg+贝伐单抗扩展组治疗。
疗效
最终的疗效到底如何呢?18例患者中,1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1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整体有效率ORR为11%(2/18)。
该例达到肿瘤全消完全缓解的患者是一例肺癌患者,被分配至尼达尼布150mg的组别1中,既往接受过两线治疗,其中一种治疗包含贝伐单抗+PD1单抗nivolumab后进展,在接受尼达尼布+贝伐单抗3周期治疗后达到了CR,且这种完全缓解状态持续了10个周期后,后患者因2级腹泻而退组。
另一例PR患者是一例接受过手术、化疗及放疗的结肠癌患者,接受了5周期的200mg尼达尼布+贝伐单抗治疗后达到了PR。PR维持了7周期后因2级的乏力而退组。
此外,11例患者达到了疾病稳定,疾病控制率DCR达到72%(13/18)。其中5例患者维持疾病稳定超过5个月。
在中位随访9.5个月后,所有患者的中位PFS为4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4个月。6个月、12个与及18个月的PFS率为22%、11%及11%。6个月、12个与及18个月的OS率为83%、70%及28%。其中9例肺癌患者的中位OS是13个月,13%的患者在18个月的时候还存活。8例结肠癌的患者存活时间较久,中位OS还未达到,18个月的存活率为57%。之前接受贝伐单抗治疗的患者中55.5%达到疾病稳定。
安全性
最常见的毒副反应是乏力(n=15,83%)、腹泻(n=11,61%)。其他还包括恶心、蛋白尿、转氨酶升高、高血压、鼻出血。5例患者(28%)出现3/4级不良反应,包括乏力(17%)、恶心、呕吐/高血压/蛋白尿/转氨酶升高各1例。到研究结束,2例患者由于腹泻和乏力退出研究。3例患者需要减量。
尼达尼布联合贝伐单抗的方案在本研究中获得了一定的有效率11%,且其中一例达到完全缓解。达到了较高的疾病控制率,72%,且耐受性尚可,对于晚期难治的实体瘤(肺癌和结肠癌)可作为治疗选择之一。另外对于既往贝伐单抗耐药的患者,使用该方案后一半的患者仍可疾病稳定,具有潜在逆转贝伐耐药的能力。值得临床继续探索和关注!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找药宝典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