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运动锻炼不盲目,8大要点要牢记
发表时间:2019-07-14 20:57:00
著名运动医学专家范阿肯教授研究指出:长期坚持有氧运动的人比不经常运动者,罹患癌症的几率减少90%。研究表明,在喜爱运动的人群中,癌症的发病率较低。《国际防癌守则15条》也建议人们要“经常性适度运动”。
运动为何能防癌?
运动能使人吸收比平常多几倍至几十倍的氧气。研究发现,人体吸氧量增多,呼吸频率加快,通过气体交换,可加速将一些致癌物质排出体外,降低癌症的发病率,癌细胞是厌氧细胞,癌细胞的生存、生长都需要氧气不足的环境。
运动能使人体吸入大量氧气,体内氧气充足的环境,不适合癌细胞的生长,因而有助于抑制癌症。运动使人血液循环加快,癌细胞就好似湍流中的小砂子一样,不易停留,也不容易转移,因此易被人体免疫系统清除。
运动可以增加肠胃的蠕动,缩短有害物质通过肠道的时间,因此可以防止肠道癌发生的机会。运动时肌肉会产生高热,温度甚至可上升至摄氏40°度以上,癌细胞对热的承受能力不如正常细胞,较容易被杀伤。
运动会加快骨髓生成白血球的速度,使白血球数目增多,增加吞噬癌细胞的能力。运动能使人感到愉悦,改善人的情绪,消除烦恼及压力,增进免疫功能,癌症是免疫功能失败的产物。运动还可消耗热量,减少身体多余的脂肪,降低体重,从而能消除因肥胖带来的患癌因素,肥胖者容易得直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体育锻炼可以进一步降低肿瘤的复发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1、运动养生的方法
在癌症患者的运动项目中,首先值得推荐的就是散步。它运动量不大且简便易行,不受时间、场地、空间等条件限制,除卧床不起的病人外,所有的癌症患者都可选择这种运动方式。散步可以不拘季节,随时可行。
春踏芳草地,夏踱小河边,秋赏荷花淀,冬行松林间,各得其趣,散步又养神。散步也不受空间限制,无论在乡间的田野小路上缓缓漫步,或是在城市林荫道上信步而游,那广阔的空间,绿色的环境,清新的空气,都会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癌症患者还可以选择慢跑、快走、打太极拳、徒手体操、游泳、气功和骑自行车等运动项目。但是饭后散步对于一些特殊患者来说也要注意:当心!肺癌患者饭后百步走可能会有意外发生
2、运动的强度
癌症患者不宜参加剧烈的运动,原则上应该选择低强度、持续时间较长,运动后稍微出汗,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运动强度比较适合癌症患者的心率范围为最大心率的50%~70%,即(220-年龄)×50~70%。
例如,一个60岁患者运动时心率范围(220-60)×50~70%=80~112次∕分。运动前后应进行5~10分钟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使心率变化适应运动强度的变化,避免运动后出现不适反应。不宜参加过于激烈的运动,以免过度疲劳而降低自身免疫功能。
3、运动量
患者开始运动可包括运动前准备活动及运动后的恢复整理时间。其中达到运动强度后,应坚持运动30分钟。
一天中较适宜癌症患者运动的最佳时间,一般在早晨或下午进行,不宜在饱餐后或饥饿时运动。以免出现不适。
开始运动量要小,锻炼时间不宜过长,每次15~20分钟,根据病情和体力逐渐增加运动量增至每次30~40分钟。
4、运动频率
每周至少3~4次,隔日进行。体质较强者,运动后又不疲劳,可坚持每天运动。
5、运动的环境和天气
自然环境是影响锻炼效果的重要因素,宜在公园、林间、草地、田野、水边等空气新鲜和环境清静处进行,癌症患者在林间锻炼为最佳。
要注意季节变化;过冷或过热季节、刮风下雨突变等天气变化情况下,应适当减少运动量。
6、适应症
1、适合于除卧床以外的各种癌症患者。
2、术后病情稳定的患者。
3、放、化疗结束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4、肿瘤治疗后没有后遗症和确诊无转移病变的病人,可以参加适于自己体质和同年龄人的各种健身运动。
5、有各种合并症的病人应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适宜的方案。
7、禁忌症
1、术后。
2、合并各种急性感染。
3、体温升高,病情复发。
4、某些部位有出血倾向,应停止锻炼,以免意外发生。
5、有明显恶液质的病人不能耐受运动。
8、注意事项
1、免疫力低下的癌症生存者,在血细胞计数未恢复到正常水平之前,应避免到公共体育场所锻炼。
2、对于接受过放射治疗的癌症生存者,应避免长期到含有氯化物消毒剂的游泳池锻炼。
3、不宜参加过于激烈的运动,以免过度疲劳而降低自身免疫功能。
4、保持呼吸畅顺,遇有身体不适时,应立即停止运动。
5、如遇到体温升高,病情复发,某些部位出现出血倾向,应停止锻炼,以免意外发生。
文章源自肺癌康复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