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结直肠癌防治中的“新秀”
发表时间:2019-07-21 13:20:00
有人调侃说:“生活水平低,肿瘤长上面;生活水平高,肿瘤长下面。”此处上、下是指消化道。说法虽稍显粗俗,却是科学的总结。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与饮食习惯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逐年升高的趋势十分明显。50余年前,笔者在外科当了3个多月实习大夫,难得见一例结直肠癌,今天,3个月恐怕要管两位数的患者了!可惜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处于进展期,治疗方法、手段有限,疗效也不理想。
“糖尿病是富贵病”的说法,虽然对少数患者可能有点冤枉,终究也与结直肠癌一样,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糖尿病成了发病率高达5%的“大众病”!最近有研究称,糖尿病患者易患结直肠癌,更引人注意的是,治疗糖尿病的口服药——二甲双胍,竟然在两病之间打了条“通道”!乍听起来,确实“匪夷所思”,却让人眼前一亮!
糖尿病与结直肠癌间的关系
2013年,37项国际协作研究分析了1 535 635例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组的患者结直肠癌发病率下降了23%,肝癌、胰腺癌、肺癌分别下降78%、46%与6%,与不用二甲双胍组有显著差别。其研究表明,二甲双胍能降低所有癌症患者病死率。
结直肠腺瘤是结直肠癌最重要的癌前病变。研究认为,二甲双胍能阻碍腺瘤向结直肠癌的癌变发展。合并糖尿病的结直肠癌患者,服用二甲双胍组的病死率比不用组下降37%,相对危险度为0.63,即以不服用组发生结直肠癌的危险性为100%的话,服用组的危险性只有63%。糖尿病结直肠癌患者服用二甲双胍能有效延缓病情发展,且二甲双胍对结直肠癌发生与疗效都和剂量有关,只有在大剂量时,才能显示出效果。
二甲双胍的“神通”
除了有降血糖作用外,胰岛素对细胞生长有重要作用:它能直接促进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上皮细胞生长;它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发挥“双促进”作用,既促进细胞的有丝分裂,又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有利于生成新的血管。已经证实,胰岛素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都是结肠的致癌因素。
而二甲双胍一方面限制肝糖原(肝糖原是血糖的直接后备军)合成,使血糖得不到有效补充;另一方面,二甲双胍能强化肌肉,提取血液中的葡萄糖去合成肌糖原(肌糖原不能直接调节血糖)。血糖补充困难,被利用又增加,就能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二甲双胍并不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胰岛素的分泌更多是受血糖高低的调控,血糖升高,一般情况下胰岛素分泌会相应增加。
二甲双胍降低血糖的结果,不但可削弱上述胰岛素等的致癌作用,还可通过多种分子生物学途径干预细胞的生长与增殖,增加敏感肿瘤细胞的凋亡等来发挥抗癌效果。肿瘤组织代谢活跃,需要充足的营养供应,出现大量新生的血管是肿瘤“活命”的条件。二甲双胍有抗血管生成作用,无疑也是其抗癌机制的重要方面。
从这个简单的介绍可以初步看出,二甲双胍抗癌作用并非仅限于有糖尿病的结直肠癌,而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也许能部分解释为什么二甲双胍能对多种癌症的防治有一定效果。
近年来,继钙、叶酸、维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等相继出现在癌症防治舞台上,二甲双胍也“闪亮登场”了,是件喜事!它们虽然都是药物中的“老手”,也可华丽转身到新舞台上,但还只是“新秀”,要成长为“主要演员”,还得经过锤炼。而这些药物的运用,还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切勿盲目自用。
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