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搞定“中国病灶”: 原创抗癌方案新高度, 控制率86%!
发表时间:2019-08-20 22:39:00
亚洲人和欧美白人,除了肤色,还有很多差别,比如癌症的发病率、发生机理、基因突变类型等,举几个例子:
晚期肺腺癌患者中,EGFR突变在白人中只有15%左右,而在亚洲人高达50%以上;
鼻咽癌在欧美是一种罕见肿瘤,而在我国广东、广西地区,鼻咽癌的发生率排名前三;
在欧美,NK/T细胞淋巴瘤是淋巴瘤中少见亚型,不足5%;而在我国,该亚型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0%-30%。
今天,我们要讲的黏膜型恶性黑色素瘤,在欧美和亚洲也差别很大。在欧美,黏膜型恶性黑色素瘤,只占所有恶性黑色素瘤的1.3%,非常罕见;而在中国,该亚型占了25%左右。更严重的是,相比于皮肤型恶性黑色素瘤,这些长在鼻腔、口腔、消化道等身体深处的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更高,对常规的药物不敏感,对PD-1抗体单药免疫治疗不敏感,BRAF突变阳性率偏低,治疗难度非常大,患者生存期非常短。
01、传统免疫治疗方案:效果差强人意
很多病友心目中,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对免疫治疗很敏感的肿瘤,不管是CTLA-4/PD-1抗体、T-VEC溶瘤病毒等已经上市的药物,还是改良版的IL-2、LAG-3单抗、TIL疗法、TCR-T技术等尚在临床试验阶段的肿瘤免疫治疗新方法,对其都有很好的疗效,部分幸运儿实现了临床治愈,美国前总统卡特就是个代表。
但是,那都是针对皮肤型恶黑而言;对于黏膜型恶黑,免疫治疗单药使用,疗效很差,下面是国外报道的临床数据:
美国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CarvajalRD教授报道:33名黏膜型恶黑患者,接受CTLA-4抗体治疗,有效率仅为6.1%;
美国洛杉矶的HamidO教授报道:84名黏膜恶黑患者,接受PD-1抗体治疗,大部分是PD-L1阳性,有效率也只有19%;
美国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D'AngeloSP教授报道:86名黏膜恶黑患者,接受PD-1单药或者PD-1+CTLA-4双免疫治疗,结果显示:PD-1单药治疗,有效率23.3%,无进展生存期3.0个月;接受双免疫治疗,有效率37.1%,无进展生存期5.9个月。
所以,针对粘膜恶黑,传统PD-1/CTLA-4单药治疗的效果并不好,有效率19-23%左右;双免疫治疗的有效率有所提高,但是3-4级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40%-50%,有些患者承受不了。
02、君实PD-1拓益+阿昔替尼:有效率48%,控制率86%
针对粘膜恶黑的治疗难题,最近,北京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郭军教授,正式在权威医学杂志《JCO》发表了中国原创的新方案:君实PD-1抗体拓益+靶向药阿昔替尼,临床试验数据非常惊艳。
临床设计:该临床试验招募了33名晚期粘膜恶黑患者入组,接受了君实的PD-1抗体拓益治疗,剂量为1mg/kg或3mg/kg,2周一次联合阿昔替尼(5mg一次,每天2次)治疗。
临床数据:
有效率方面:疾病控制率86%,75.8%的患者肿瘤都有所缩小,其中48.3%的患者肿瘤缩小超过30%,达到了客观缓解的标准——这样一个客观有效率,单从数值比较,已经超过了之前国外专家报道的临床有效率。(PS:这些临床都是早期临床,更权威的比较需要更多数据)
生存期方面: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达到了7.5个月,这个数值和上述传统免疫治疗相比,也超越了历史数据;中位总生存时间较长,截至目前,尚未达到;起效的中位时间2.1个月。
安全性方面:拓益联合阿昔替尼,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4%,绝大多数都是3级不良反应,4级不良反应只有1例,主要表现为蛋白尿、高血压、中性粒细胞减少、肝酶升高、体重下降等,基本都是抗血管生成药物常见的副作用,而且优于国外PD-1+血管药物的安全性数据。
所以,目前来看,针对粘膜黑色素瘤,郭军教授原创的拓益+阿昔替尼方案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有望改写粘膜恶黑的一线治疗标准。随着国内众多PD-1/PD-L1抗体药物的开发和获批上市,我们希望更多临床专家针对中国特色的癌症类型(肝癌、鼻咽癌,部分淋巴瘤和粘膜恶黑等)探索创新性的治疗方案,真正的为中国癌症患者带来福音和希望。
文章源自咚咚癌友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