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拉替尼能否打破ALK突变神经母细胞瘤治疗之困局?
发表时间:2021-12-23 09:40:00
文章来源:医药魔方Med
劳拉替尼(lorlatinib),第三代ALK抑制剂,以其在NSCLC治疗中的优异表现,受到领域内的关注。CROWN研究中,随访12个月时,劳拉替尼组78%的患者未出现疾病进展,克唑替尼组为39%(HR=0.28,P<0.001)。客观来说,这一结果的确值得称赞,“CROWN”这个名字,或许也包含了研究者对它的期待!
既然是一把利剑,如何才更能体现其价值?自然是挑战一个别人解决不了的难题。这次,站在劳拉替尼面前的是——神经母细胞瘤(NB)。
NB和ALK突变
神经母细胞瘤(NB)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占儿童恶性肿瘤的8%~10%,占儿童肿瘤相关性死亡的15%,中位诊断年龄~2岁。根据危险因素,可将NB分为低、中、高危组。低、中危患者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超过90%;高危患者约占NB的一半,可出现反复的复发,5年生存率仅40%~50%,是临床上面临的难点[2]。
研究显示,约6%~10%的NB中存在ALK突变,使得ALK抑制剂成为可能的治疗策略。NB中,85%的ALK突变在这3个位点——F1174(~30%),F1245(~12%),R1275(~43%)[2]。
然而,第一代ALK抑制剂克唑替尼对ALK突变NB的敏感性并不理想。临床前研究显示,R1275Q、L1198F、I1170N突变NB细胞系对克唑替尼敏感,而F1174L/C/V/I、I1171N、L1196M、L1152P、C1156Y、G1269A对克唑替尼有抗药性[3]。
ALK抑制剂在NB中的临床研究
目前在NB中,ALK突变特征与ALK抑制剂疗效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数据较少。2009年,儿童肿瘤组(Children’sOncologyGroup,COG)开启了ADVL0912I-II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克唑替尼在儿童复发/难治性实体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中的疗效(NCT00939770)。
2013年5月,初步数据发表在LancetOncol杂志,11例明确ALK突变情况的NB患者中,仅有1例显示出抗肿瘤活性(为CR),存在R1275突变;7例出现疾病进展(PD)的患者中,3例存在F1174突变[4]。根据现有数据,针对R1275突变的患者,可以考虑克唑替尼单药治疗,如果存在F1174突变,要考虑原发耐药,克唑替尼联合化疗方案也在探索中。
作为第三代ALK抑制剂,劳拉替尼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出对F1174、F1245、R1275的抗肿瘤活性。劳拉替尼单药或联合化疗用于ALK阳性复发/难治性NB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NCT03107988)。2020年ASCO期间公布了初步数据,共纳入33名患者,13名既往接受过ALK抑制剂治疗。分为两个队列,队列1患者平均年龄5.5岁,队列2患者平均年龄21.5岁。队列1中,1/18为PR,3/18为MR(minorresponse),4/18为SD;队列2中,1/10为CR,3/10为PR,3/10为MR,ALK突变情况与临床治疗应答水平有关。
另有一个来自冷泉港实验室(ColdSpringHarb)的病例报道。一位复发、难治性NB患者,对克唑替尼治疗无反应,检测显示为F1174L突变,调整为劳拉替尼后取得了13个月CR。在COG开展的临床试验ANBL1531中,劳拉替尼在NB患者中显示出对ALK突变具有广泛的抑制能力。针对ALK突变患者,COG正考虑用劳拉替尼代替克唑替尼[3]。
E图(最大信号投影,MIP)和F图(SPECT/CT):疾病复发期;G图(MIP)和H图(SPECT/CT):使用劳拉替尼后CR。
然而,劳拉替尼治疗后耐药也是医生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上述冷泉港实验室的病例中,患者使用劳拉替尼13个月后出现复发,细胞游离DNA测序显示存在CD4和FGFR1扩增,以及NRASQ61K突变。
在ALK阳性肺癌的研究中,与劳拉替尼耐药相关的突变包括:TP53、NRAS、BRCA1/2、APC、MAP3K1、BRAF等[6]。针对NB的病例较少,有报告显示旁路激活(AXL、PIM1、EGFR、ERBB4)可能与ALK抑制剂耐药相关。劳拉替尼耐药后如何处理,目前尚在探索阶段,例如与CDK4/6抑制剂或MEK/FGFR抑制剂的联合应用等,相关临床试验正在进行。
劳拉替尼耐药机制概述.图片来自:CancerDiscov.2018;8(6):714-729.
总结:根据NB的ALK突变特征,相较克唑替尼,劳拉替尼更具有治疗潜力。由于NB较少见,且儿童肿瘤临床试验的开展较成人有更多困难,临床数据较少。将可获取的抗肿瘤药物用于儿童肿瘤的治疗,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同时,劳拉替尼治疗后耐药及后续处理问题,也成为一个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