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发文找到难治型乳腺癌全新治疗靶点!
发表时间:2021-10-05 13:43:00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大约占据了全球女性癌症病例数的23%。总体来说,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相对较高,因为许多类型的乳腺癌细胞对雌激素或黄体酮较为敏感,可以有对应的疗法。
但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治疗要更为棘手。这类乳腺癌细胞缺少雌激素、黄体酮和生长因子HER2的受体,意味着常规疗法对她们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免疫疗法成了这部分患者最大的希望。
FDA于2019年批准了首个用于治疗TNBC的免疫疗法atezolizumab,其是一种抗PD-L1的单克隆抗体。但其疗效仍然局限于部分患者,我们仍需找到其他的治疗靶点。
目前,研究领域关注的一个方向是肿瘤相关的巨噬细胞(TAM),这是一种存在于肿瘤微环境的细胞,可以促进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因此找到能影响TAM的信号靶点,或许就能助力杀灭癌细胞。
为此,美国哈佛医学院的刘小乐教授团队采取了文库筛选的方式对靶点进行地毯式搜索。根据团队最新发表在《细胞》上的研究,他们构建的CRISPR/Cas9敲除文库MusCK可以靶向4500个小鼠基因,这些基因都与肿瘤的起始、发展和免疫调控有关。
体外验证结果显示,该文库能够很好地敲除相关癌基因。下一步,他们在小鼠TNBC细胞系4T1中引入了文库,并将感染了文库的4T1细胞注射到了小鼠乳腺脂肪垫内进行成瘤。
16天后,研究者收集了肿瘤细胞进行后续分析。实验最直观的结果是那些缺乏T细胞的小鼠的肿瘤体积最大,而还有一些小鼠植入的4T1细胞,过表达了能增强免疫活性的卵白蛋白,它们的肿瘤体积最小。
而通过比较两类肿瘤中sgRNA的敲除情况,研究者找到了一些和4T1细胞侵袭性有关的关键基因。例如干扰素γ通路相关基因的敲除,与肿瘤体积缩小有关。这一点与过去发现IFNγ能促进肿瘤入侵的研究结果一致。
在首次筛选过程中,一共有79个候选基因摆在了研究者面前,他们将这些基因构建成了文库2.0版本,并进行了二轮筛选。
第二次的筛选过程变得更加精细化,而IFNγ信号通路中的E3泛素化连接酶编码基因Cop1成为了重点关注对象,因为它在肿瘤体积最小的小鼠中几乎完全被敲除了。
与对照组相比,Cop1被敲除的小鼠不仅肿瘤进展明显减缓,它们的生存期也得到了延长,即使没有获得抗PD-1的治疗,同样能获得这样的优势。
此外,研究者发现Cop1表达下调可以明显减少肿瘤中引诱巨噬细胞的化学物质,这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肿瘤中浸入的巨噬细胞数量明显下调,对应的TC1肿瘤体积也不断缩小。
具体来看,Cop1敲除后下游底物C/ebpδ的泛素化程度下降,会直接导致其表达量激增。C/ebpδ能抑制巨噬细胞相关趋化因子的转录,从而减少巨噬细胞进入肿瘤的可能性。
注:原文有删减
参考资料:
[1]Wang X, Tokheim C, Wang B, et al. In Vivo CRISPR Screens Identify E3 Ligase Cop1 as a Modulator of Macrophage Infiltration and Cancer Immunotherapy Target. Cell 2021. DOI:10.1016/j.cell.2021.09.006
文章摘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