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A批准的新药,1/3存在安全性问题
发表时间:2017-05-21 09:03:00
不管是不是来自美国新总统的压力,FDA在2017年批准新药的节奏都达到了“火箭速度”。截至5月14日,FDA共批准了20个新药(新分子实体和新生物制品),这个数字几乎与2016年全年批准的新药数量(22个)持平。
关于新药审批的争论一直没有休止过。5月9日,耶鲁大学医学院在JAMA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显示FDA在2001-2010年间批准的新药中,有近1/3在上市后被发现存在安全性问题。
耶鲁大学Joseph Ross教授及其团队统计分析了2001-2010年批准的222个新药,后发现有71个撤市,比如抗炎药Bextra(伐地考昔)、肠易激综合征药物Zelnorm(替加色罗)、银屑病药物Raptiva(efalizumab)……其中,Bextra和Zelnorm是因为心血管风险撤市,Raptiva是因为可能增加罕见致命性脑部感染风险而撤市。这些撤市药物的药品标签中原本就带有黑框警告以警示相应的不良反应风险。
新药上市后暴露出重大安全性问题的中位时间是4.2年,存在安全性问题的药物主要有4大类,包括精神病药物、生物制品、加速批准的药物,以及临近PDUFA审批期限获批的药物。
一个比较意外的发现是,审批周期短于200天的新药,很少存在安全性问题。研究人员推测称,可能是因为这类药物的上市申请资料中包含了充分的安全性数据,以此获得了FDA相对的批准。
Ross表示,FDA正在推行更宽松的审批制度和更快的审批速度,这些审批结论通常会带来其他后果。布莱根妇女医院和纽约大学的研究人员4月5日曾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FDA批准新药的速度要远快于其他药品监管机构(比如EMA),上市新药的绝大多数关键临床研究入组的患者都不超过1000例,试验周期短于6个月。
特别是FDA加速批准的新药,由于是以替代终点(比如肿瘤缩小的程度)作为上市依据,而非生存期的改善情况,试验周期更短,更容易产生安全性问题。
这个结果也与美国当前的政策有关。特别是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去年12月13日签署的《21世纪治愈法案》,必然会给FDA造成压力,推动FDA建立“三阶段临床试验(I期、II期、III期)”之外的新药开发上市路径,以加快潜力新药上市,比如使用替代性生物标记物作为新药的上市依据……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会有更多安全性未得到验证的新药上市。
FDA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几乎完全依赖自愿填写,所以必定会有很多不良事件未被FDA监测到,或者患者本身也不以为然。因此,有人批评FDA的不良事件上报系统未得到充分利用,填写的也都是不完整或滞后的信息。不过FDA同时也在监测其他来源的研究或报告,以决定是否要对某个药物采取措施。
FDA正在对Ross的研究结果进行评估。FDA发言人Angela Hoague表示:“FDA一般不会直接评论某项特定研究,但会将其纳入阐明某项问题的支持性资料库,以帮助我们完成保护公众健康的使命”。
来源:医药魔方数据
本文为转载,我们不对其内容和观点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