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重大突破!一滴血可测癌症 已被批准临床使用》的文章最近网上很火。文章提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罗永章团队自主研发出了一种专门检测热休克蛋白90α的试剂盒。患者只需取一滴血,即可用于癌症病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价”。一时间,“滴血测癌”这一提法热度飙升。这事靠谱吗?求证栏目记者得到了罗永章团队的回复:测的不是癌,测的是患癌风险。
记者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悉,该中心旗下的合肥离子医学中心近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核心设备“合肥超导质子回旋加速器治疗系统”三大部件顺利实现了国产一体化全覆盖,将加速癌症精准治疗设备的国产化进程。
我们可能会从牙周疾病联想到口腔疾病或口腔癌,但是近期越来越多的人对牙周疾病的研究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口腔相关的范围了。牙周疾病可能会增加患者总体癌症发病率,这是事实吗?
人们常说“有钱难买老来瘦”,肥胖的老年人容易患高脂血症、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大多数人都以为老年人瘦一些会更健康长寿。事实上,如果不是刻意节食及减肥,身体突然变瘦,有可能是恶性肿瘤的信号。
慢性疲劳和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比如,缺乏运动、营养不良、睡眠不足、心理状态不好等都会使人容易疲劳。那我们就要从这几方面入手调理。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最新台湾十大癌症新发排行榜,首破10万人,癌症时钟再快转。台当局“卫福部国健署”今公布最新癌症登记报告,2014年癌症新发人数为10万3147人,每10万人就有303人罹癌,平均每5分钟6秒就有1人发现癌症,癌症时钟比前一年快了12秒。
如果单靠一种抽血就能够查出肿瘤,只能说是目前人类一种美好的愿望,全球还没有一个血液标志物能百分百地诊断肿瘤,癌症确诊还是需要依靠常规体检、病理检验和重点肿瘤筛查等。作为普通市民,要做的是坚持定期体检,这依然是早期发现肿瘤的办法。
一项新的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新增确证癌症病例429万,每一天确诊1.2万例新癌症病例。2015年约有281万中国人死于癌症,平均每一天,超过7500人因癌症而死亡。这些数据触目惊心,如今,癌症对每个人都不遥远。导致癌症病变的原因很复杂,从膳食营养的角度来看,人体必需营养素的缺乏是诱发癌症的重要原因。这些常见营养素的缺乏都会提升癌症的发病风险。
近年来,癌症发病率不断上升,导致许多人“谈癌色变”。据英国《每日邮报》5月1日报道,英国顶级营养师简·克拉克透露,健康饮食可以预防和治疗癌症。
早癌九成可治,晚癌九死一生。肿瘤具有隐秘性,早期的肿瘤虽然好治愈,但由于没有明显症状,往往到了晚期才容易被人发现。而晚期的肿瘤已转移、扩散,很难医治。
通常,当生物药物进入活体时,研究人员不知道后续会发生什么。从早期试验到最终应用于临床,他们并不能确定药效究竟如何。有时患者会对药物产生响应;有时则不会。无论结果如何,研究人员都想知道其中的原因,但他们缺乏合适的工具。
患上肿瘤很不幸,但并不一定很绝望。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办的“我能,我们能,抗击癌症”2017年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会上,4位权威肿瘤专家共同呼吁,全社会要一起探讨科学认识防癌知识、树立健康生活方式等话题,给大众传递抗癌正能量。
“每个人都应意识到癌症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的危害,并予以重视,尽量别让癌症纠缠上自己。”302医院肿瘤放射治疗中心主任段学章表示,从2010年开始,我国癌症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呈上升趋势,癌症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年轻就是资本,拥有无限可能。”人们常用这类励志篇鼓舞年轻一代勇敢试错,但健康容不得犯错。近日,美国癌症协会称,现在20多岁年轻人患肠癌的风险超出上一代人4倍,越来越多的癌症正侵袭年轻一代。
随着肿瘤发生的年轻化和医疗水平的飞速发展,妇产科医生将会面对越来越多年轻女性「肿瘤幸存者」,也将面临着一个问题,这部分群体可以妊娠吗?有什么注意事项吗?今天,我们一起看一下这个问题。
国家抗击癌症的阵地前移,防治重于治疗。在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中,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支修益教授说道,普及防癌知识,是降低患癌率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