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面筋哥”程书林的家属发布讣告:面筋哥程书林因病重在郑州抢救无效,于3月29日凌晨两点二十分离世,享年52岁。
近几年,癌症似乎成了日常谈资,新闻里屡见不鲜,连不少年轻人也受其困扰。作为医生,我常思考,为何诸多癌症患者,都是生活中普通且看似健康之人?其实,他们身上多有不健康生活习惯,做饭习惯就不容忽视。癌症非一蹴而就,那些不起眼的做饭坏习惯,可能正是潜在元凶。
提起冰箱里的冻肉,许多人认为冷冻能无限期延长食材的保质期,殊不知,冷冻并非万能。近期一系列科普研究揭示:在看似稳妥的低温环境下,一些食物的结构和化学成分仍在悄然发生微妙变化,甚至可能为潜在健康风险埋下隐患。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常常成为我们观察自身健康状况的窗口。然而,有些皮肤上的异常变化,可能不仅仅是皮肤病的表象,而是身体内部癌症的预警信号。
本届 AACR 年会将于当地时间2025年4月25日-30日在美国芝加哥举办。多个国产创新药企业将进行研究成果展示。信达生物将在 2025 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公布多项最新临床前数据,包括公司旗下一系列双抗、多抗及抗体偶联药物(ADC)肿瘤管线。亚盛医药发布公告,公司共有五项临床前研究进展入选2025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基石药业发布公告,基石药业5款自主研发创新药物的最新临床前研究成果将同时亮相这一国际顶级学术舞台。
中国医学专家于北京时间27日零点联合在《自然》(Nature)杂志以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为癌症和传染病的防治带来新策略。
3月26日消息,据报道,在法国巴黎,有一位名叫加恩赖特的女子,长期遭受健康问题的困扰。她频繁出现夜间盗汗、皮肤瘙痒的症状,体重也不断下降。而近期,她的身体状况更是急转直下,不仅胸痛难忍,还陷入持续的疲惫之中,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
很多人想降低癌症风险,总盯着戒烟戒酒、吃保健品、查肿瘤标志物,其实日常主食才是关键入口。主食是每天摄入量最大、最频繁的碳水来源,对身体节律的干扰或滋养是长期累积的。选对主食,代谢系统更平稳,肿瘤喜欢代谢紊乱、循环慢、内环境混乱的身体。换主食不是完全不吃白米饭,也不是不沾细粮,而是调整比例和思路。玉米面窝头、燕麦、红薯,分别负责清肠、控糖、抗氧化,轮着吃、搭配吃,比吃十种药、查十次体还踏实。癌症不怕大风大浪,就怕这种不声不响的“慢好”,这三种主食就是“慢”的基础,坚持吃,身体会感恩。
根据洗洁精的主要成分来看,它的主要成分是二级衍生物,十二烷基苯硫酸钠,虽然这种物质看起来就不利于人体的健康,可是据相关专业研究发现,洗洁精中所含有的有效成分,并不具备致癌性,所以说,癌症其实与洗洁精的使用并没有太大的关联。
云顶新耀宣布其通用型肿瘤治疗性疫苗EVM14注射液的IND(新药临床试验申请)获得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根据新闻稿,EVM14是该公司首个获得FDA IND批准的自主研发新药。EVM14是一款靶向多种肿瘤相关抗原(TAA)的通用型肿瘤治疗性疫苗,拟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头颈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
一篇发表在《PLOS Medicine》杂志上的论文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识,这一项由浙江大学章宇、焦晶晶教授领衔的研究,纳集了超过521120名年龄50-71岁的美国志愿者,通过分析其饮食习惯和疾病发生的数据,了解鸡蛋、胆固醇摄入与全因、特定病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在平均16年的随访时间后,研究人员发现,每天吃鸡蛋过多,额外摄入300mg膳食胆固醇,可提升19%过早死亡风险、16%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以及24%癌症死亡风险。
癌症,这个曾经令人闻之色变的名词,如今正悄然在我们身边蔓延。从繁华都市到宁静乡村,癌症的阴影无处不在。据统计,全球癌症发病率正以惊人的速度攀升,我国癌症人数占全球的24.1%。
我们常常听到肠癌和烟酒、遗传等因素相关联,但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癌的发生,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习惯和环境因素关系更大。这些因素可能在你不经意间影响着肠道的健康,逐渐导致肠癌的发生。
科学正在创造对人类有益的溶瘤病毒,包括筛选天然的或者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病毒,这些病毒能够选择性地在肿瘤组织内复制,进而感染、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很小。
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约2000万例,其中女性乳腺癌230.89万例,占比11.6%,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全球癌症死亡973.68万例,女性乳腺癌66.57万例,占比6.9%,居第四位。到2050年,全球乳腺癌病例预计将增加38%,每年因该疾病死亡的人数预计将增加68%。“乳腺癌已经成为威胁女性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癌症是否遗传,与患者的癌症发现早晚或治愈情况并没有直接关系。重要的是,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癌症病史。如果你的家族中多个直系亲属曾患这些癌症,那么基因遗传的可能性就很高,提前做好体检筛查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