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肝癌需要“量体裁衣”,转化治疗给患者带来新希望
文章源自癌症俱乐部CA,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肝癌患者中晚期比例居高不下,当前我国肝癌防治任务仍然艰巨。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肝胆外科主任医师蔡建强教授表示,肝癌发生多诊断为中晚期,这部分患者生存期有限,除了进一步加强公众基础科普,还要不断攻克诊疗难题。多元化的治疗选择和系统化的医疗方案能为患者带来更大的健康获益。
治疗肝癌需要“量体裁衣”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由早期的单纯手术治疗,发展为包括手术治疗、局部治疗、放疗、化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及中医中药等的综合治疗。“实际上,对于中晚期肝癌整体的治疗,从2019年已由综合治疗改为系统治疗,系统治疗比综合治疗更科学、更具体,而且更明确。”蔡建强教授表示,公众面对中晚期肝癌,一是积极配合好治疗,二是在规范的指导下,按照疾病的不同时间、不同阶段,以某种治疗为主、其他治疗为辅的思想来配合整体治疗。
“每位患者需要定制个体化治疗方案,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手段,形成一个系统治疗模式,最后达到最佳治疗的效果。”蔡建强教授进一步表示,“我们说‘量体裁衣’就是这个意思,根据个人的疾病状况、经济状况、机体目前应对治疗的状况,包括社会、家庭的状况,综合考虑为患者定制治疗方案,这个被称为个体治疗。”
转化治疗,给患者带来新希望
在肝癌的系统治疗中,转化治疗是一个重要的亮点。转化治疗是指肿瘤经过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乃至中药治疗之后肿瘤缩小,使原来无法切除的肿瘤变成能够切除,大大延长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以及总的生存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蔡建强教授表示,“转化治疗使得没有手术机会的病人重新获得生存希望。通过转化治疗之后,中晚期患者生存率从过去不到5%,提升到30%-40%,这无疑是非常大的跨越。”
其中,靶免联合疗法在转化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IMbrave150研究显示,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T+A”疗法)使得患者生存期总体从3个月延长到19个月。“这种变化是翻天覆地的,给中晚期肝癌的患者带来了福音和希望。而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没有那么痛苦,毒副作用较小,患者耐受性好。”蔡建强教授表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再能获得转化治疗成功,病人生存期就不是19个月了,可能是30个月、50个月。我们相信后续的效果会越来越好。也希望中晚期肝癌患者采取最积极的治疗态度配合医生治疗,不放松、不放弃,生命一定会得到延续。”
日前《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版)》发布,“T+A”疗法以证据等级1、推荐A(最高级别证据类型、最高建议等级)首次列入晚期肝癌系统抗肿瘤治疗一线建议疗法。作为主要编写专家之一,蔡建强教授分享道,“靶免联合写入新指南,并且高度强调系统治疗中以靶免联合为主线,这是更新亮点之一。”
多学科诊疗,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
面对复杂的恶性肿瘤,仅依靠单一专科甚至单一专家“单打独斗”的传统诊疗模式,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为应对挑战,蔡建强教授在2007年创建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消化道肿瘤的多学科诊疗(MDT)。
蔡建强教授认为,MDT给肝癌患者带来了巨大益处,一定程度上为中晚期患者争取了更大的生存希望和更好的生存质量,也能明显缩短就诊时间,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如果没有MDT,患者想看几个不同专科的专家,就要多次挂号,要多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容易贻误最佳的诊断治疗时机。通过MDT多学科专家合作,可以尽量让疾病治疗达到最佳效果。”
进入MDT环节的病例基本上都是疑难病人。蔡建强教授团队曾经发表一篇文章,分析了一部分肝转移患者,经过MDT综合处理之后,五年生存率由20%-30%提高到了47%,甚至接近60%,和欧美国家基本上齐平。
“当然,目前我国MDT发展还存在一些挑战:一是学科发展不平衡,二是学术水平有待提升,三是有些团队过于年轻化。”蔡建强教授表示,“MDT团队需要经验加上学术水平,再加上对前沿医学的理解,只有这样的专家在一起,才可以真正达到MDT的水平。”
提高肝癌生存率,公众也要做好早筛早诊早治。“体检和筛查至关重要。”蔡建强教授提醒,尤其是35岁以上、有肝脏相关的基础性疾病、病毒感染等情况的人群,患肝炎后必须定期复查,年轻人也不能掉以轻心。如果出现持续性的疲劳、腹部长期肿胀等症状,一定要高度警惕肝癌。
同类文章排行
- 30岁戒烟成功,因肺癌死亡的概率不到2%:有5种症状的人,快戒烟
- 国家癌症中心首次公布各省癌症高发地图
- 乳腺癌的治疗模式与发展
- 跨国药企牵手本土医药融合加速,礼来本土化创新之路行深致远
- 肿瘤患者如何降低感染风险?
- 肺癌放疗进展盘点
- PE-cfDNA检测EGFR敏感突变适用于临床实践
- 食管癌全程优化管理迎接免疫2.0时代!
- PSMA PET成像让前列腺癌无处遁形
- KEYNOTE-394:让最大限度延长中晚期肝癌的OS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