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医院江涛院士团队《STTT》阐述CAR分子胞啃作用介导的CAR-T细胞失活与肿瘤抗原逃逸机制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江涛院士/张伟教授团队在《Sig Transduct Target Ther》在线发表题为“Trogocytosis of CAR molecule regulates CAR-T cell dysfunction and tumor antigen escape”的封面研究论文。不同于以往研究报道的淋巴细胞作为“受者”获取肿瘤细胞抗原的胞啃现象,研究团队揭示了CAR-T细胞可以作为“供者”向肿瘤细胞提供CAR分子,从而导致CAR-T细胞失活及肿瘤免疫逃逸这一“逆向胞啃”过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该研究起源于研究团队此前研究中“偶然”发现的现象,即GFP标记的CAR-T细胞杀伤肿瘤后,幸存的肿瘤细胞带有绿色荧光。此后,作者使用荧光染料标记CAR-T细胞膜,或使用荧光蛋白标记CAR分子,在荧光显微镜下能观察到CAR-T细胞膜分子及CAR分子通过免疫突触传递至肿瘤细胞膜表面。此后,研究团队考察了该现象的影响因素,认为其主要与CAR分子敏感性和肿瘤抗原密度正相关。基于此,研究者提出了CAR-T细胞临床应用新策略,CAR分子的设计与相应靶点的密度相适配,以减弱胞啃现象,从而增强CAR-T疗效。
CAR-T细胞疗法在以胶质母细胞瘤(GBM)为代表的实体肿瘤中尚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抗原逃逸是造成肿瘤复发及不良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胞啃现象”是一种细胞接触介导的细胞膜物质交换现象,肿瘤细胞的抗原向CAR-T细胞转移,如肿瘤细胞抗原向CAR-T细胞转移导致免疫逃逸。很多研究认为,以胞啃现象为代表的肿瘤短期治疗抵抗为其突变、调控等机制提供了时间窗。因此,从早期认识并干预肿瘤的免疫治疗抵抗,有助于提升CAR-T在实体瘤中的疗效。
研究团队首先构建靶向不同类型实体肿瘤的CAR-T细胞,并在多个肿瘤中明确了CAR分子转移的存在性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胞啃现象主要与肿瘤抗原密度及CAR分子敏感性有关。基于此,作者提出了新的CAR-T治策略,即,在低抗原密度的肿瘤中,高敏感性CAR-T有较好的肿瘤控制效果;在高抗原密度的肿瘤中,低敏感性CAR-T表现出较好的肿瘤控制效果。
该研究揭示了CAR-T细胞向肿瘤细胞提供CAR分子的逆向“胞啃现象”。该研究提示,这种CAR分子的转移至少导致CAR-T细胞的CAR分子密度降低,并抑制进一步的杀伤作用。同时,肿瘤上的CAR分子可能遮蔽抗原从而导致免疫逃逸。研究者进一步提出了新的CAR-T临床应用策略,即依据抗原密度设计不同敏感性的CAR-T细胞以减弱胞啃现象,从而增强疗效。最后,研究团队认为,统筹认识包括CAR分子传递、抗原传递、抗原内吞、CAR分子降解在内的多个肿瘤短期免疫逃逸的动态平衡,有助于深入理解CAR-T细胞治疗抵抗机制,进一步完善CAR-T临床治疗策略。
文章摘自网络,侵删
同类文章排行
- 北京天坛医院江涛院士团队《STTT》阐述CAR分子胞啃作用介导的CAR-T细胞失活与肿瘤抗原逃逸机制
- 脊髓肿瘤怎么治疗?
- 清华长庚肝胆胰外科杂交微创手术切除7厘米胰头肿瘤
- 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案有哪些?
- 术后甲状腺癌患者何时需进行131碘清甲治疗
- 破解“细胞谋杀案”,治疗癌症现希望
- 阿卡替尼用于慢淋白血病的疗效
- 伊布替尼治疗B细胞淋巴瘤
- 大分割放疗:早期肿瘤治疗的新希望
- 脑干胶质瘤有哪些治疗选择?是手术还是放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