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卷土重来?这种情况需及时就医
3月30日,“百日咳再现”引发关注。据国家疾控局官网3月18日发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1月至2月全国报告百日咳32380例,是2023年同期的近23倍。
多位专家表示,治疗方面,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百日咳有效,治疗疗程在一到两周左右,要早期使用。“如果咳嗽3~5天一直不好,需要及时就医。此外,一些婴幼儿由于不到免疫接种年龄,或是免疫史不全、抵抗力较低,也容易受到百日咳侵袭。痉挛性咳嗽很厉害,出现喘憋、呕吐、发绀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感染科主任卓志强提醒。
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胡洋介绍,百日咳常见于低龄患者。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程较长,典型表现为持续2至3个月的咳嗽,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随机咨询了北京、上海、广东、福建等地的多名呼吸科、感染科医生,均表示近期百日咳患者数量有所增加。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近期接诊的百日咳患儿中,不少孩子出现痉挛性咳嗽,咳嗽剧烈、喘憋、呕吐,咳嗽持续时间在5到10天。
今年以来,我国多地报告百日咳病例有所上升。江苏疾控1月9日报告百日咳病例数上升趋势明显。此外,3月14日北京市卫健委发布《2024年2月北京市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的报告病种中同样包括“百日咳”。
上海疾控曾于2023年3月发文指出,7岁及以上的青少年和成人暂无可用的预防百日咳的疫苗、细菌抗原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疫苗逃逸、检出率提供、患者症状不典型容易被漏诊,是近年来青少年及成人百日咳发病率显著增高的原因。
我国针对百日咳实施接种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百白破疫苗),婴幼儿应在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月龄分别接种1剂百白破疫苗。厦门市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卓志强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解释,接种疫苗后会生成抗体,对百日咳(鲍特菌)有一定的抵抗力,但是随着时间延长,体内抗体水平降低。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搜索发现,国内并无获批的青少年及成人用百白破加强疫苗。目前,华兰生物、康希诺生物、长春百克等已布局第三代无细胞百(组分)白破联合疫苗,其中,康希诺生物针对青少年及成人用百白破加强疫苗,已于2023年12月开展临床试验。
文章摘自网络,侵删
推荐阅读:
同类文章排行
- “百日咳”卷土重来?这种情况需及时就医
- 2024 APASL|肝胆肿瘤领域的学术之光!看匡铭教授分享BTC领域的治疗现状与未来展望
- 影响肿瘤转归与预后的因素
- 细胞外囊泡作为肝细胞癌诊断和复发检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FDA批准mirvetuximab soravtansine-gynx用于FRα阳性铂类耐药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
- MagnetisMM-3研究中elranatamab对RRMM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闫万璞教授:新辅助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未来可期
- 葛睿教授:乳腺癌骨转移诊疗,MDT模式不可或缺
- 多点开花,晚期NSCLC与SCLC临床诊疗迎来诸多新进展!
- 全面了解抗HER2皮下制剂,开启自在新体验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