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腹泻不再怕!预防与治疗全攻略来了
化疗是很多癌症患者必须经历的治疗方式。虽然化疗主要用来攻击癌细胞,但它也会波及到一些正常细胞,特别是肠道内那些生长很快的细胞。当这些正常的肠道细胞受损后,就会影响到水分和营养的吸收,从而导致腹泻。
一、什么是化疗相关性腹泻?
简单来说,化疗相关性腹泻就是指在接受化疗后,因为化疗药物损伤了肠道细胞或打乱了肠道菌群平衡,导致大便变成水样、次数增多的情况。腹泻不仅让人感到不适,有时还会带来脱水、电解质不平衡等问题,对健康影响很大。
举个例子:平时您的大便很成形,但化疗后几天内突然变得稀、甚至水样,伴有腹痛和腹胀,这就可能是化疗引起的腹泻。
二、化疗为什么会引起腹泻?
化疗药物在发挥抗癌作用时,可能会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导致腹泻:
1.肠道黏膜受损
肠道内壁由很多能快速分裂的细胞构成,负责吸收水分和营养。化疗药物如5-氟尿嘧啶和卡培他滨会破坏这些细胞,使肠道失去正常的屏障功能,水分就更容易进入肠腔,从而导致腹泻。
研究显示,接受这些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有20%~3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
2.炎症和免疫反应
肠道细胞受损后,会引起身体的炎症反应,释放出一些炎症因子(比如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这些物质会让肠道血管扩张,导致液体更多地从血管漏入肠腔,加重腹泻。
3.肠道菌群失调
我们的肠道中住着许多有益菌,这些菌帮助消化、吸收营养。当化疗药物破坏了这些平衡后,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同样可能引起腹泻。
4.肠道神经及激素调节混乱
化疗药物有时还会影响肠道的神经和激素,这就像调速器失控一样,会让肠道蠕动异常,导致腹泻。
这几种机制共同作用,使得化疗后的腹泻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三、哪些化疗药物比较容易引起腹泻?
临床上,不同化疗药物引起腹泻的几率有所不同。下面是几种常见药物的简介:
1.5-氟尿嘧啶(5-FU)
使用范围:常用于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等。
腹泻情况:大约20%~30%的患者会出现腹泻,严重者需要调整剂量或中断治疗。
原因:直接损伤肠道上皮细胞,导致细胞死亡和再生障碍。
2.卡培他滨(Capecitabine)
使用范围:主要用于结直肠癌和乳腺癌。
腹泻情况:约20%~25%的患者报告腹泻,与5-FU作用相似,因为卡培他滨在体内会转化为5-FU。
原因:同样对肠道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3.伊立替康(Irinotecan)
使用范围:常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和一些肺癌患者。
腹泻情况:有急性和延迟两种,延迟性腹泻约30%~40%,其中大约10%的患者可能出现较严重的症状。
原因:其代谢产物SN-38对肠黏膜具有很强的毒性,并且与个体的基因有关,某些患者代谢较慢,毒性更大。
4.其他药物
铂类药物(如顺铂):虽然腹泻不是主要的不良反应,但在联合治疗时可能加重腹泻。
联合治疗中的靶向药物:部分口服小分子抑制剂等药物也可能引起腹泻。
总体来说,医生在选择化疗方案时会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并尽可能减少腹泻风险。
四、如何识别化疗引起的腹泻?
判断腹泻是否由化疗引起,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1.时间关系
一般来说,化疗后几小时到几天内出现腹泻比较常见。如果腹泻的发生与化疗周期密切相关,这往往提示与化疗有关。
2.大便变化
化疗后大便通常从成形变为水样或糊状,有时还会带有黏液或少量血液。
3.伴随症状
患者可能会感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或有脱水症状。如果有高热、明显的腹部压痛,还需要考虑感染的可能。
4.排除其他原因
有时腹泻也可能是感染引起的(例如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或者是由于服用其他药物如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医生会通过体检、血液和粪便检查帮助判断。
五、化疗相关性腹泻的严重程度
为了指导治疗和护理,医生会根据腹泻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常用的分级标准包括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的标准和CTCAE标准,主要分为四个等级:
轻度(Grade1):每日腹泻次数少于4次,基本没有或只有轻微不适。
中度(Grade2):每日腹泻次数在4~6次左右,可能有一些脱水和轻微不适。
重度(Grade3):每日腹泻次数超过6次,并且可能伴随明显脱水、电解质紊乱或休克,此时需要住院处理。
危及生命(Grade4):病情非常严重,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如急性肾衰竭、休克等,需立即抢救。
六、如何预防化疗相关性腹泻?
预防总比治疗更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很多建议都来自于国际及国内的权威指南,例如ESMO和中国肿瘤支持治疗指南:
1.个体化治疗方案
在化疗前,医生会评估患者的总体情况(如年龄、基础疾病、肠功能等),以估计腹泻风险,并针对性地调整药物剂量或间隔。
2.预防性药物
对于高风险药物(如伊立替康),有时会在化疗当天或之后预先使用洛哌丁胺等药物来抑制肠道过快蠕动。
>(见NCCN及ESMO指南)
3.调整饮食
化疗期间建议采用低纤维、易消化的饮食,少食生冷、辛辣、油腻等食品;
分成多餐进食,避免一次摄入过多,加重肠道负担;
注意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补充。
4.生活作息和监测
保持良好的作息,有助于机体恢复;
定期监测体重、尿量等指标,及时发现脱水迹象;
如出现不适,及时就医调整方案。
七、出现腹泻后如何治疗?
如果已经出现化疗相关性腹泻,及时而合适的处理非常重要。以下措施主要来自权威指南(如ESMO、NCCN)和临床共识建议:
1.药物治疗
洛哌丁胺(Loperamide)
适用范围:轻中度腹泻的首选药物。
用法:一般先服用4毫克,之后每次腹泻时再加2毫克,每日累计不超过16毫克。
作用:通过减慢肠道蠕动来减少腹泻。
阿托品或抗胆碱类药物
适用情况:有些患者腹泻时会出现明显的肠道痉挛,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时间使用。
奥曲肽(Octreotide)
适用范围:用于重度或对洛哌丁胺反应不佳的患者,特别适合伊立替康所致的延迟性腹泻。
使用方法:通常需要在医院环境下通过皮下注射给药,并密切监控血糖和其他指标。
补液和电解质纠正
对于较严重的腹泻患者,补液(口服或静脉)和纠正电解质紊乱非常关键。
2.饮食与营养
流质、易消化饮食
腹泻初期可吃米汤、淡粥、清汤等流质食物,待症状改善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避免刺激性食物
如奶制品、油炸食物、生冷和辛辣食物都应暂时避免。
营养补充
如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通过食物或补充剂)能帮助肠道黏膜修复。
3.护理和监测
密切监测体征
包括体重、尿量、心率和血压,特别是重度腹泻时防止脱水和休克。
保持卫生
经常清洗双手和肛周,防止因腹泻引起的皮肤破损和次感染。
定期随访
与医生保持沟通,如腹泻持续时间超过48小时或出现发热、严重腹痛,务必及时就医。
八、益生菌在化疗相关性腹泻中的作用
近年来,益生菌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它们能帮助调整肠道菌群,维持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从而减少或缓解腹泻症状。
1.益生菌怎么起作用?
调节菌群平衡
益生菌能促进有益菌生长,减少有害菌的数量,使肠道维持“生态平衡”。
增强免疫功能
某些益生菌还可以刺激肠道内免疫细胞,帮助减轻炎症。
促进肠黏膜修复
有助于加速肠道上皮细胞的再生,恢复正常吸收功能。
2.有哪些研究数据?
一项2019年的随机对照试验发现,接受伊立替康的结直肠癌患者服用了含有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复合益生菌制剂后,腹泻发生率从原来的约35%~40%降低到了20%左右。
另一项研究在5-FU和卡培他滨治疗的患者中也发现,补充特定益生菌有助于减轻腹泻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如何使用益生菌?
适用人群
多数化疗患者可以使用益生菌,但对于免疫抑制特别严重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选择复合菌株产品
建议选择临床试验证明有效的复合菌产品,而不是单一菌株产品。
使用方法
通常建议在化疗前1~2天开始服用,持续到化疗结束后一周左右。具体剂量依产品说明而定。
文章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同类文章排行
- 化疗腹泻不再怕!预防与治疗全攻略来了
- 肺癌患者放疗期间肺康复管理显著提升体能,减少严重肺炎发生!
- 癌症治疗副作用让人崩溃?这些饮食“自救”建议一定要看
- 这20个癌症信号,很多人一开始都意识不到!这6类人群尤其要注意
- 专治骨转移癌痛的新药SSS40,缓解恼人的癌痛,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
- 靶向治疗席卷肺癌战场,但治疗道路依然复杂
- “里程碑式”乳腺癌药物卡帕塞替尼获批,减缓无法治愈的乳腺癌扩散!
- 20%至25%患者一年内死亡!新研究揭示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风险和影响因素
- 史上较强ROS1靶向药来了! 一线PFS超45个月, 耐药患者也可用
- 新一代双特异性抗体Acasunlimab与PD-1阻断剂的协同作用,强化抗肿瘤免疫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