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过去一年的时间里,FDA陆续批准了9个癌症靶向新药,此外还批准了4个抗癌药物新增适应症。然而,在这些癌症靶向药物当中,仅有25.4%在中国上市。
最近,科学家发现,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和许多其他动物中的特异性蛋白质,当其水平降低或者被阻断时,都能减缓两种不同癌症到小鼠肺部的转移。研究表明,当这种蛋白质变成失调时,它就为癌症扩散做好了准备,表明解决这一失调是抗击癌症转移的一种有用策略。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12月15日的《Cancer Research》杂志。
肿瘤标志物在1978年就被发现了,它是指在血液、体液及组织中可检测到的与肿瘤相关的物质,达到一定水平时,可反映某些肿瘤的存在。
广东大肠癌高发,却没有便捷且准确的大肠癌早期筛查方式,而准确性高的肠镜检查,却因为太痛苦让很多人望而生畏。27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发布了适合中国人群肠癌筛查的粪便基因检测技术,通过检测粪便,能筛查出91%的早期肠癌!
DNA损伤是基因突变的主要来源之一,并可能造成细胞死亡,同时,这一过程也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阿斯利康的肿瘤疗法研究团队如今便把眼光放在了这一过程上,他们希望开发出能够靶向细胞的DNA损伤修复(DDR)机制的药物,更可喜的是这一思路已经在不同类型肿瘤的治疗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前景。
在所有患遗传性乳腺癌或卵巢癌的病人中,大约有一半人的brca1基因可发生突变。目前,brca1编码蛋白的最初图像有助于研究人员弄清这些突变是怎样引起人类疾病的。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乔治亚州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增强化疗抗癌能力的方法,相关研究或为后期开发新型抗癌疗法提供思路。化疗的最终目的就是彻底破坏患者机体的癌细胞,但常见的抗微管疗法(antimicrotubule chemotherapy)往往会在细胞有丝分裂期间让癌细胞逃脱疗法的杀灭作用。
据《自然》杂志刊登的一篇论文,在法国第二大医药集团Servier公司领衔的一个研究项目中,创造性地发现了一个名为“S63845”的癌细胞抑制剂。这个小分子化合物能够抑制阻止细胞凋亡的MCL1分子(粒细胞白血病促存活分子1),从而达到抑制癌细胞的效果。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赫捷院士、全国肿瘤登记中心主任陈万青教授等日前在影响因子144.8的 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jicians 杂志上发表了《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展示我国最新的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和生存率预计值及主要癌症的变化趋势。本文借银河医药团队小伙伴对全文的翻译,供大家研究参考使用。
被美国拒之门外的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俗称宫颈癌疫苗),不只是英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GSK)生产的“希瑞适”HPV2价疫苗,还有美国制药巨头默沙东旗下的4价疫苗。
据英国路透社11月2日报道,来自多伦多大学、开普敦大学和伦敦国王学院的科学家们11月1日表示,在中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为每人投入仅仅1.72美元(约合11.63人民币)的卫生干预可防止数十万女性死于乳腺癌和宫颈癌。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国家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陈超副研究员所在课题组从全国23个省、44个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共155个点位采集了164个水样,包括出厂水、用户龙头水和水源水。研究中测试了当前已知的全部9种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其中NDMA(亚硝基二甲胺)的浓度最高。该课题组于日前在市政和环境领域顶尖期刊《水研究》上发表研究成果并呼吁,“饮用水中的亚硝胺问题有紧迫性,需要尽快研究和进行工程改造!”
美国癌症学会11月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世界癌症大会上发表报告说,死于癌症的女性人数剧增,到2030年,全球一年可能有550万女性被癌症夺走生命,人数相当于丹麦全国人口。
所谓通用,是指这种药物或疗法“一夫当关”,便能对付几乎所有类型的癌症。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然而,与癌症厮杀如此之久、已疲惫不堪的人类,真的有望看到这一天吗?
近日,一名心痛不已的父亲在得知4岁女儿只剩下数周的生命之后在网络上分享了一张令人心碎的照片,他希望全世界都能看见。Andy Whelan是一名来自英国奥斯沃尔特威斯尔的电气技师,他在Facebook上分享了一张女儿Jessica的黑白照,照片中小小的Jessica因为疾病被折磨的很难受。
我国乳腺癌不断年轻化,年轻女性患上乳腺癌的数据不断上升。据媒体报道,来自烟台的19岁的王晓(化名)在今年暑假体检中发现乳房异常,B超检测显示乳房有不规则结节,最终被确诊为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