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轻乳腺癌患者的诊疗诉求,理应得到更多关注
“中国年轻乳腺癌YBCC专家门诊”正式落户福建省立医院,以YBCC专家共识为核心推动临床实践
GLOBOCAN2020数据显示[1],女性乳腺癌首次超过肺癌成为全球最常见的癌症。在中国,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第一大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相较于美国乳腺癌患者中位诊断年龄64岁,中国乳腺癌患者则更加年轻。“年轻化”也成为乳腺癌治疗中不可忽视的一大问题。
2022年由刘强教授牵头,在全国130多位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国内首部《中国年轻乳腺癌(YBCC)诊疗专家共识》问世。《共识》无疑有力的促进了中国乳腺癌领域专家对年轻患者诊疗诉求的关注。作为YBCC专家组成员之一,福建省立医院叶松青教授于今年3月23日,牵头福建首个“中国年轻乳腺癌YBCC专家门诊”正式落户福建省立医院,这也将进一步助力推动年轻乳腺癌诊治“中国化”方案施行。
值此重要时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刘强教授也对福建省内首个“中国年轻乳腺癌YBCC专家门诊”挂牌表示祝贺。刘强教授表示,未来希望通过在各地开设的“中国年轻乳腺癌YBCC专家门诊”依托《中国年轻乳腺癌(YBCC)诊疗专家共识》,进一步惠及更多中国年轻乳腺癌患者,为她们的长期治愈和生活质量提升做出贡献。刘强教授强调,他十分高兴可以与全国多位专家一道,努力促进我国年轻乳腺癌患者诊疗发展。此次门诊挂牌,也必能很好的帮助到福建年轻乳腺癌患者。
值此重要时刻,医学界肿瘤频道特邀叶松青教授就专科门诊建设、绝经前/围绝经期与绝经后乳腺癌患者治疗差异等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发表专业见解。
中国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更低,拥有独特的治疗诉求
年轻乳腺癌患者是一个较庞大的群体,叶松青教授表示,我国乳腺癌患者中约有60%在诊断时为绝经前状态。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的新发病例为46万,小于40岁的患者则接近5万人。对于乳腺癌患者而言,年轻是复发和死亡风险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年轻乳腺癌患者具有更高的复发转移和遗传风险,具有独特的生物学行为,侵袭性更强,预后更差。
由于发病时年龄尚轻,该类患者大多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在社会和家庭中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心理压力。在治愈后,上述患者也有更多重新参与职场生活的诉求。因此,叶松青教授强调,该类患者对患病后长期的生活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她们有着生育能力保护、保留乳房外形等个性化需求。上述患者的治疗策略并不能完全参考年长乳腺癌患者。她们需要考虑延长监测并且更加积极的寻求全新的治疗策略。而对于上述年轻患者的治疗诉求,应当格外给予重视。
年轻乳腺癌门诊意义重大,致力于改善生存和生活质量
为能使中国年轻乳腺癌患者获得更为“专业化”和“个性化”的诊疗服务,帮助年轻乳腺癌患者改善生存及生活质量,叶松青教授牵头成立了针对于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专家门诊。叶松青教授表示,门诊未来将着重关注年轻患者与年长患者诊疗诉求的不同之处,全面解答年轻乳腺癌患者关心的个体化问题,给予更规范的临床建议,为年轻乳腺癌患者提供更专业、优质、整合的诊疗流程和服务模式。
在年轻乳腺癌患者普遍关注的生育能力和乳房重建两方面,叶松青教授表示,对于诸多年轻乳腺癌患者,在改善生存之外最为迫切的需求就是生育。随着老龄化加剧,我国面临人口结构调整的难题,抗肿瘤治疗的同时保障年轻女性生育显得尤为迫切。与此同时,年轻女性治愈后需要回归正常生活,她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更高,乳房重建成为他们的一大诉求。
“既要提高治愈率,又要满足患者生育、保乳、重塑乳房外形等个体化诉求,尽可能高质量地让患者全面康复,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叶松青教授强调,专科门诊将致力于更好地满足年轻乳腺癌患者多方位的需求,提高年轻乳腺癌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中国年轻乳腺癌YBCC专家门诊落户福建,为年轻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
基于中国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特点和诊疗现状,今年福建首个“中国年轻乳腺癌YBCC专家门诊”正式落户福建省立医院。门诊由叶松青教授亲自坐诊,根据《中国年轻乳腺癌(YBCC)诊疗专家共识》的指引,为年轻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叶松青教授表示目前医院官网系统及其他诊疗预约平台已有“年轻乳腺癌门诊”的预约通道,该门诊可以使轻乳腺癌患者的诊疗流程更加便捷,可为患者提供更规范、专业、整合的诊疗服务。
未来随着就诊人群的累积,福建省立医院还将对年轻乳腺癌患者做出更加完善的管理,例如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叶松青教授计划,在未来定期举办病友会、患教会,为患友们搭建互相激励交流的平台,鼓励家属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同时,叶松青教授也表示,年轻乳腺癌患者如有生育、妇科、心理、康复等方面的咨询需求,门诊也将有相应专科教授坐诊,全面解答患者关心的个体化问题,帮助患者全面康复。
诊疗需求迫切但临床研究缺乏,这对“矛盾”如何化解
尽管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有着诸多不同于高龄患者的诊疗诉求,然而在既往国内外开展针对于乳腺癌患者的诸多临床研究中,绝经前患者常常被排除在外。在瑞波西利MONALEESA-7研究公布之前,最近一项专门针对于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发表于近30年前,这也导致这部分患者缺乏成熟的治疗标准。叶松青教授表示,瑞波西利的MONALEESA-7研究[3]是首个专门针对绝经前/围绝经期患者开展的临床研究。研究结果也证实其在提升患者生存时间的同时,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满足了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诉求。未来,我们期待未来更多聚焦于年轻乳腺癌患者的治疗药物及诊疗方案问世,为上述患者带来切实的生存获益。
中国癌症药物网药师温馨提醒:癌症是要经过长期治疗的过程,所以患者用药前要看好说明书,在肿瘤专科医生建议下使用药物,切勿自行用药,可咨询癌症药物网专业药师,40070000899,我们竭诚为您解答疑难。
文章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同类文章排行
- 中国年轻乳腺癌患者的诊疗诉求,理应得到更多关注
- 2023版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发布!HER2阳性乳腺癌一文说清
- 骨髓纤维化,你真的了解吗?浅析MF的诊断与标准化治疗
- 山东大学宋坤/孔北华/首都医科大学苗劲蔚发现HPV是外阴癌的重要风险因素,接种疫苗或许至关重要
- 我国胃病患者达1.2亿!当心:身体出现这5个信号,胃病可能变胃癌!
- 30分钟内清除癌细胞,达到治愈癌症的效果,竟然是真的!
- 抗体-药物偶联物:精准制导尿路上皮癌的“生物导弹”
- 不仅晚期患者可以享受靶向治疗的红利 靶向降级让更多患者可手术!
- 姑息治疗并非“临终关怀”,浅谈肝癌姑息治疗面对的障碍
- 肝癌患者应该避免或摄入哪些营养物质?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