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一定要学会看这些报告,针对关键信息治疗效果更好!
临床上,医生为更全面了解患者疾病情况,指导后续治疗,会将术后样本进行一系列检查。这时,患者将收到多份报告。不少觅友对报告内容表示迷惑,不了解专业术语的含义。
今天,将为大家讲解两项重要的报告,它们为肺癌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01、术后病理报告:肺癌治疗的“生命之书”
病理诊断是肺癌确诊的金标准,能够了解患者疾病处于什么阶段、后续需要使用何种治疗、未来可能的发展和预后的判断等关键信息。
术后病理报告一般包含肉眼可见、光镜所见、病理诊断和免疫组化等内容:
1、肉眼可见:指用眼睛可以看的肿瘤大体描述,切下来的组织有多大,包括肿瘤的位置、大小,表面是否光滑、边界是否清楚、周围浸润情况、周围淋巴结情况等;
2、光镜所见:指用显微镜观察到的肿瘤细胞情况,主要包括细胞大小、核仁、核膜、胞质以及癌细胞间的排列生长方式等;
3、免疫组化:指通过切片、染色对肺癌组织进行检测,进而明确肿瘤的良恶性程度及肿瘤来源;
4、病理诊断(重中之重):
肿瘤的大小、类型、分化程度;
切缘情况:确认切除组织的边缘肿瘤是否有残留,这部分可以理解成切干净没有,如果有残留,可能需要搭配术后辅助治疗;
有无累及胸膜、脉管癌栓等:周围一同切下来的组织有无肿瘤侵犯位置,包含脏层胸膜、脉管内癌栓、气道播散等,一般用“+”表示有,“-”表示无;
有无淋巴结转移:组数、个数、有无淋巴结转移(常以“x/y”表示,如:“1/2”表示这组淋巴结一共切了2个,其中有1个转移);
病理分期:一般根据上述肺癌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来确定,用pTN表示,“p”表示病理分期,“T”肺癌的大小,“N”表示淋巴结转移。
图片源自网络,侵即删
02、PD-L1检测:肺癌免疫治疗的关键指标
除了病理学检查外,目前国内外指南均推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初诊时进行基因检测,如2023版CSCO指南就推荐术后II/III期非鳞癌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指导术后辅助靶向治疗。但截至目前,靶向治疗仅针对有EGFR突变的患者。如果EGFR突变阴性,觅友们可以选择辅助免疫治疗。
CACA指南推荐患者在接受辅助免疫治疗前,需进行PD-L1检测。PD-L1表达检测可作为伴随诊断指导PD-1和(或)PD-L1单抗药物的治疗决策。不少觅友在收到PD-L1检测报告的时候仍有很多疑惑,比如:不了解报告上的TC和IC结果代表什么?实际上,基于PD-L1检测的抗体不同,PD-L1表达有不同的评分指标。总而言之,评分指标的数值越高,表示PD-L1表达水平越高,患者临床获益越大!
PD-L1表达的不同评分指标
需要注意的是,TC和TPS,IC和IPS表达的是相同意义的指标,但不同平台检测的敏感度不同,不同药物之间的检测平台结果也不能通用的。所以各位觅友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PD-L1检测和辅助免疫治疗!
03、术后辅助治疗:告别复发的“秘密武器”
医生将根据患者检查报告上的病理类型、分期分型等信息,为复发风险高的患者,制定合适的术后辅助治疗(如:辅助免疫治疗等)方案,以巩固手术疗效,帮助他们“远离”复发!
文章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同类文章排行
- 肺癌患者一定要学会看这些报告,针对关键信息治疗效果更好!
- 「HER3」阳性晚期乳腺癌?你没看错!
- 新研究揭示肝癌的重要病因
- 结肠癌宣传月:免疫疗法在结肠癌治疗中的10年生存率如何?
- 甜菜根汁引发奇迹:老年SCLC患者自发缓解的罕见病例
- 惊!澳大利亚新发布:高危人群肝细胞癌监测临床实践指南
- 惊!肺癌全人群都能受益!这款药物又有亮眼长生存数据发表!
- 疗效已超过3年!两代靶向药“接力”治疗肺癌,挽救脑转移患者!
- 新方案!解决胃肠道间质瘤治疗困境
- 4位患癌医生,13条良言忠告,这些错误千万别再犯了!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