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骨转移,唑来膦酸给药间隔或能大幅延长
骨骼是恶性肿瘤发生远处转移常见的部位,唑来膦酸是第三代双磷酸盐药物,可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和实体瘤骨转移患者。每3-4周给药一次,可将疼痛和骨骼相关事件的发生率降低25%-40%,包括临床骨折、脊髓压迫、骨骼放射和骨骼手术。
双膦酸盐通常耐受性良好,但也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副作用,比如颌骨坏死、肾毒性和低钙血症。颌骨坏死的发生率随着药物累积暴露量的增加而增加,从治疗4-12个月的1.5% 增加到37- 48个月的7.7%。肾毒性主要表现为血清肌酐水平升高,低钙血症很少有临床症状。
唑来膦酸的给药间隔尚未确定。目前标准给药间隔是每4周一次,这个是根据经验得出的,但缺少令人信服的药效学数据。在ZOOM和OPTIMIZE-27试验中,乳腺癌和骨骼转移患者每4周接受一次唑来膦酸治疗,持续9-15个月,然后随机接受每4周或每12周唑来膦酸治疗,持续12个月。两项研究均未显示两种给药方案的疗效或毒性存在显着差异。那么是否可以直接12周方案呢,今天我们分享《JAMA》发表的研究结果。
研究方法
这是一项非劣效性试验,评估在转移性乳腺癌、前列腺癌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唑来膦酸每12周给药一次持续2年不劣于每4周给药。患者接受唑来膦酸每4周一次,或每12周一次,并指导患者每天服用大约 500mg元素钙和 400-800IU维生素 D。
纳入标准:1. 组织学确诊的乳腺癌、前列腺癌或多发性骨髓瘤,影像检查发现至少有1个骨受累部位;2.年龄≥18岁;3. PS评分0-2分;4. 肌酐清除率 >30ml/min;5. 校正的血清钙2-2.9mmol/L。排除标准:有脑转移或之前接受过双磷酸盐、地诺单抗、骨靶向放射性药物治疗的患者。
研究终点,主要终点:2 年内至少发生1次骨骼相关事件的患者比例。骨骼相关事件的定义为临床骨折、脊髓压迫、骨骼放疗和涉及骨骼的手术。次要终点:包括不同疾病中至少出现1次骨相关事件的患者比例,以及疼痛、颌骨坏死、肾功能障碍、骨骼疾病发生率和骨转换抑制。
研究结果
该研究在美国269家学术和社区医疗中心进行,2009 年 5 月至 2012 年 4 月期间,共纳入1822 名患者,其中 911 名随机接受每 4 周一次唑来膦酸治疗,911 名随机接受每 12 周一次唑来膦酸治疗;随访截止2014 年 4 月。治疗组患者的基线特征见表 1。在随机分组的 1822 名患者中(中位年龄,65 岁;980 名 [53.8%] 女性;855 名乳腺癌,689 名前列腺癌) ,278 名多发性骨髓瘤),795 名在 2 年内完成了研究。
在因乳腺癌、前列腺癌或多发性骨髓瘤而发生骨转移的患者中,与每 4 周的标准给药间隔相比,每 12 周使用一次唑来膦酸不会导致超过 2 年的骨骼事件风险增加。这个较长的间隔可能是一个可接受的治疗选择。
文章摘自网络,侵删
同类文章排行
- 肿瘤骨转移,唑来膦酸给药间隔或能大幅延长
- 《国际癌症期刊》:癌症发病率增加3倍,艾滋患者如何自我保护?
- 120万一针抗癌?河南接受CAR-T疗法的癌症患者,如今咋样了?
- 一发现就是晚期 生存率极低!胰腺癌为什么这么可怕
- 填补高精尖放疗技术空白 助力实现癌症治疗
- 这类降压药能增强肿瘤免疫治疗效果
- 免疫系统是人体抗癌武器:激活它来克服的肝细胞癌
- Nature:胰腺癌不寻常的代谢途径带来全新治疗靶点,且副作用更低
- 原来是它让新辅助化疗在直肠癌治疗中大显身手!中山六院新发现
- 治疗15个月,肿瘤持续缩小直至消失!肺癌患者病情逆转只因发现了这种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