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效获认可,奥雷巴替尼被美国NCCN纳入慢性髓性白血病治疗指南
白血病是一种由白血球异常增生引起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其中,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是一种由于染色体易位导致的癌症,其特征是白血球中存在一种叫做BCR-ABL1的融合基因。这种基因能够激活一种酪氨酸激酶,促进白血细胞的无限制增殖和存活。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目前,治疗CML的主要方法是使用抑制BCR-ABL1酪氨酸激酶的药物,即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然而,并非所有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都能够对TKI有效,有些患者会出现耐药或不耐受的情况,尤其是那些携带T315I突变的患者,这种突变能够使BCR-ABL1酪氨酸激酶对目前所有的TKI产生抵抗。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第三代TKI药物——奥雷巴替尼(Olverembatinib,原名HQP1351)应运而生。奥雷巴替尼是由中国的亚盛医药研发的,它能够有效地抑制包括T315I突变在内的多种BCR-ABL1酪氨酸激酶,从而抑制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和存活。
近日,奥雷巴替尼被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纳入了新的CML治疗指南,这是该药物获得国际肿瘤学界认可的又一重要里程碑。NCCN是一个由28家美国癌症中心组成的非营利性联盟,其发布的临床实践指南被广泛用于指导癌症的诊断和治疗。
奥雷巴替尼的纳入,主要是基于两项中国的临床试验的结果,这两项试验分别针对慢性期和加速期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评价了奥雷巴替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两项试验的结果显示,奥雷巴替尼能够在短期内提高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细胞学和分子学反应率,同时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可控的不良反应。
此外,在2023年的美国血液学会年会上,研究人员还展示了一项中国的随机对照的二期试验的更新结果,该试验比较了奥雷巴替尼和可用治疗(BAT)对于耐受或不耐受一代和二代TKI的慢性期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疗效。该试验的主要终点是无进展生存(EFS)。结果显示,奥雷巴替尼组的EFS显著优于BAT组(21.22个月 vs 2.86个月,风险比0.352,P<0.001),并且在细胞学和分子学反应方面也有更高的比例。
奥雷巴替尼是中国自主研发的获得国内外批准的原创抗癌药物,它的上市和推广,不仅为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也展示了中国在癌症领域的创新能力和贡献。目前,奥雷巴替尼还在进行多项临床试验,以验证其在其他类型的白血病和其他肿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期待它能够惠及更多的癌症患者。
文章摘自网络,侵删
同类文章排行
- 疗效获认可,奥雷巴替尼被美国NCCN纳入慢性髓性白血病治疗指南
- 临床试验结果:他雷替尼治疗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表现优异
- CAR-T细胞免疫疗法有可能引发二次恶性肿瘤
- “可乐组合”K药联合仑伐替尼一线治疗晚期非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二期临床试验数据公布
- 用于治疗骨髓纤维化伴贫血的药物莫洛替尼获欧盟批准上市
- 国产细胞治疗迎高速发展 精准生物投入超7亿攻关晚期癌症
- 世界癌症日:HPV疫苗防癌有效性再添力证,科学预防宫颈癌,疫苗选择需看重防癌效果
- 北京天坛医院江涛院士团队《STTT》阐述CAR分子胞啃作用介导的CAR-T细胞失活与肿瘤抗原逃逸机制
- 脊髓肿瘤怎么治疗?
- 清华长庚肝胆胰外科杂交微创手术切除7厘米胰头肿瘤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