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燕教授:伴脑转移NSCLC的靶向治疗,向世界交出“中国答卷”
备受瞩目的2024年欧洲肺癌大会(ELCC)于3月20日至23日在美丽的捷克首都布拉格市隆重举行。作为肺癌研究领域的国际盛事之一,ELCC不仅是全球肺癌领域专家学者的年度聚集地,更是前沿科研成果的展示平台,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顶级学者、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共同分享、探讨并推动肺癌研究和治疗的新进展。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大特点,相应患者人群预后较差,且目前治疗手段有限。值此会议之际,特邀北京天坛医院李晓燕教授就伴脑转移NSCLC的靶向治疗临床试验与国内研究现状展开讨论。
我们注意到本届ELCC大会上您与您的团队分享了针对伴脑转移NSCLC靶向治疗的新临床研究进展,能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该研究开展的背景?
李晓燕教授:
肺癌是一种容易转移至脑部的恶性肿瘤。特别是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的NSCLC患者中,随着生存期的延长,脑转移的发生率显著上升。研究发现,约有10%至15%的患者在病程后期可能发生柔脑膜转移。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考察了接受靶向治疗的脑转移NSCLC患者,以及那些同时接受靶向治疗和鞘内化疗的脑膜转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基于这些患者的积极临床反应,我们设计了一项前瞻性的、多队列临床研究。
本研究纳入了EGFR敏感突变的NSCLC患者,特别是那些初治时就伴有脑转移的个体。研究分为四个不同的队列,每个队列接受不同剂量的伏美替尼治疗方案。队列一针对初诊伴脑转移的患者,使用双倍剂量伏美替尼(160mg)治疗。队列二包括了对一代和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产生耐药性的患者,无论是否出现T790M突变,均给予常规剂量伏美替尼(80mg)治疗,队列三纳入三代TKI耐药伴脑转移的患者,给与伏美替尼160mg治疗。队列四则专注于柔脑膜转移的患者,给予伏美替尼160mg和鞘内注射化疗的联合治疗。
此外,我们的研究还设有探索性指标,包括在不同治疗阶段收集外周血和脑脊液样本,进行配对的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对于部分患者,尤其是脑膜转移的患者,我们还将应用先进的7T磁共振成像技术,监测其血管生成、水肿以及治疗后的组织坏死和肿瘤残留情况。我们的目标是在确认临床效益的同时,揭示潜在的疗效机制,以期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延长他们的总生存期。
目前该研究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以及这些结果可以为临床实践带来哪些启示?
李晓燕教授:
作为一项前瞻性的研究,我们目前的患者入组工作进展顺利。在队列一中,已成功纳入15例初治的EGFR敏感突变并伴有脑转移的NSCLC患者。队列四中,目前也有大约20例出现柔脑膜转移的患者入组。根据初步结果,结合之前对50多例患者的回顾性分析,队列一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已经超过20个月,而颅内无进展生存时间甚至超过24个月。与既往的随机对照试验中展示的脑转移亚组数据相比,本研究显示出更佳的治疗效果。对于经历柔脑膜转移的患者,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3例患者的数据,其中位PFS超过10个月,这对于软脑膜转移患者来说无疑是治疗进步的有力证明。
因此,我们期望该前瞻性研究结果能在明年初步出炉,届时为大家呈现更完整、更精确的研究成果。
在伴脑转移NSCLC的诊疗领域,您认为未来有哪些研究或者发展方向值得期待?
李晓燕教授:
脑转移,尤其源自肺癌的脑转移,是当前医学领域广泛关注的重点和挑战所在。全球的临床实践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特别是靶向治疗为患者带来了切实的益处。然而,我们也在不断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策略,包括精确放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时机,以及是否存在更优的联合治疗方案,特别是结合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可能性。
在发展至柔脑膜转移阶段时,我们寻求解析其高危因素,并制定更周全的治疗计划。包括联合鞘内注射化疗,多学科会诊(MDT),以及实施Ommaya囊植入和脑室腹腔分流等治疗手段。形成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治疗模式,以更全面地应对肿瘤的中枢神经系统转移问题,这正是我们天坛医院倡导成立的中枢神经系统转移多学科整合专委会的核心理念。
一方面,我们致力于整合临床治疗手段;另一方面,联合临床和科研机构深入研究脑转移的病理机制、高危因素及预后转归,以期发展出更好的预测模型。同时,我们也期望通过多方资源整合,构建一个脑转移大数据平台,深度挖掘数据资源,以便为脑转移患者提供真正的“中国答卷”。
文章摘自网络,侵删
同类文章排行
- 李晓燕教授:伴脑转移NSCLC的靶向治疗,向世界交出“中国答卷”
- NeoSTAR试验:戈沙妥珠单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
- 喉癌的预防与治疗:以黎明诗的离世为警
- 卡瑞利珠单抗开启晚期NSCLC临床治愈新时代
- 如何让MRD检测更灵敏、更精准?
- 卡瑞利珠单抗晚期肝细胞癌二线治疗适应症更新!从“循证与规范”视角看HCC免疫治疗的二线方案
- 局晚期NSCLC的免疫联合放化疗新进展
- FLAURA2研究屡创佳绩,奥希替尼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进展后结局分析即将重磅公布!
- 胡夕春教授:再谈HR+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
- BV 再治疗仍有效,CD30+淋巴瘤*治疗有望再迎“新战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