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癌症药物网! 收藏本站 在线留言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癌症药物网

专一的癌症药物网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400-700-0899

当前位置:首页 » 癌症药物资讯 » 与传统剂型相比,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乳腺癌治疗中 有何特点?临床中应如何选择,有何注意要点?

与传统剂型相比,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乳腺癌治疗中 有何特点?临床中应如何选择,有何注意要点?

文章出处:癌症药物网 人气:-发表时间:2024-09-29 16:58:00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常见的癌症类型,对女性健康构成重大威胁。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是一个多学科、多模式的治疗过程,它涉及到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

乳腺癌

  近年来,乳腺癌的治疗药物选择逐渐丰富,其中紫杉醇制剂作为乳腺癌治疗中基石用药,临床上可供选择的剂型也越来越多,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则是这一经典药物在现代科技赋能下的升级版。旨在改善传统紫杉醇治疗中的局限性,为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带来新希望和新标准。医脉通特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锋教授与徐璐教授围绕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特点与在临床实践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分享探讨。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新”与“优”


  紫杉醇制剂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是通过促进微管蛋白二聚体的聚集,抑制微管解聚以稳定微管系统,阻滞关键的细胞分裂间期和有丝分裂过程,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抗肿瘤治疗目的。传统的紫杉类制剂是一种脂溶性药物、不溶于水,在临床上需要加入增溶剂(如乙醇和聚氧乙烯蓖麻油)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但是这些增溶剂在体内降解过程中会刺激机体释放组胺,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 同时其在血液中可形成微小颗粒包裹紫杉醇,阻止药物扩散至肿瘤组织中,降低抗肿瘤治疗活性,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利用纳米技术将紫杉醇与人血白蛋白结合,形成纳米微粒,通过与肿瘤组织表面的SPARC蛋白结合,增加药物在肿瘤组织的浓度,因此与传统剂型相比,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乳腺癌治疗中有以下的优势和特点:


  01、安全性提升


  由于避免使用聚氧乙烯蓖麻油等增溶剂,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安全性大大提高,患者不再需要接受高剂量激素(地塞米松)预处理,从而减少了激素带来的副作用。此外,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过敏反应发生率远低于传统剂型,使其在临床应用中更为安全、便捷。


  02、药代动力学改善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采用纳米脂质体技术,使药物能够更好地被癌细胞摄取。白蛋白可以促进药物跨越内皮屏障,尤其是对肿瘤组织中的渗透,使紫杉醇具有更高的治疗疗效。


  03、生物利用度提高


  白蛋白作为一种天然的载体,能够通过白蛋白受体介导的转运机制,更高效地输送药物到肿瘤细胞中。研究表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能够增强药物在肿瘤微环境中的积累,从而提高抗肿瘤活性。


  04、给药方式优化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不需要长时间的输注,也不需要为避免溶剂相关毒性而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测,简化给药流程、改善治疗体验。此外,它能够以更高剂量安全给药,进一步提升疗效。


  综上所述,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给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更为安全、有效且便捷的治疗选择,尤其适用于对传统紫杉醇过敏或不耐受的患者。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提高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成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最佳搭档”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GBG69研究、GeparNuevo研究[1, 2]等多项早期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的临床试验和荟萃分析[3]中显示了其相较于溶剂型紫杉醇在新辅助治疗中具有更高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改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更低的不良反应,奠定了其在新辅助治疗中的价值和地位。因此,NCCN指南和CSCO指南也将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纳入新辅助治疗的适应证中。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逐渐成为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其与化疗药物的联合方案仍在不断探索中。其中,IMpassion130研究[4]显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阿替利珠单抗能够有效延长转移性TNB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但是IMpassion131研究[5]显示紫杉醇联合阿替利珠单抗却没有到达临床试验的主要终点,令人惊讶不已。为了进一步明确相关机制,徐兵河院士团队[6]整合多种单细胞测序技术,描绘了免疫治疗前后TNBC中免疫细胞的图谱,发现紫杉醇显著减少了CXCL13+T细胞、滤泡B细胞、巨噬细胞和DC细胞的比例,并且导致具有免疫功能抑制的巨噬细胞富集,削弱PD-L1抑制剂引起的免疫应答。所以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作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最佳搭档”,可能更具优势,后续一系列在TNBC患者中开展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临床试验,均以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作为联合用药的选择。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安全性管理,重视疗效与安全性的双赢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安全性管理是其成功应用于乳腺癌治疗的另一个关键方面,尽管其相较于传统剂型紫杉醇有着明显的安全性提升,但在临床使用中仍需关注特定的不良反应,以确保患者能够长期安全用药,从而获得的治疗疗效。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


  1)周围神经病变(CIPN):是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一种常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CIPN可能表现为手脚麻木、刺痛、平衡问题和疼痛,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新的CIPN管理方法(即“3S”方法):使用压力疗法(使用加压手套或冰手套)和药物治疗,其中药物包括使用B族维生素(如B1、B6、B12)、叶酸和烟酰胺等药物来改善感觉异常;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如度洛西汀和文拉法辛)以及钙通道阻滞剂(如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等药物控制神经病理性疼痛。此外,患教和多学科团队合作也为该不良反应的管理提供有力支持。若出现3度神经毒性,需要停止用药,直到症状恢复至2度或更低,并在后续治疗中降低用药剂量。


  2)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通常发生在用药后8~10天。对于严重的骨髓抑制,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或延迟治疗,直到血细胞计数恢复。


  3)皮肤不良反应:包括皮疹和瘙痒,通常为1-2级,可使用局部润肤剂、口服抗组胺药物或糖皮质激素进行对症治疗。对于更严重的皮肤反应,可能需要中断化疗并调整剂量。


  4)关节和肌肉症状: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后可能会出现关节痛或者肌肉痛,通常在治疗后24-48小时出现,并持续5-7天。对于这些症状,可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或其他止痛药物进行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不良反应管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在治疗前,医生会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并在治疗期间密切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专家共识”规范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合理用药,助力乳腺癌患者的长生存


  为了规范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和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交流分会参考指南及循证证据,制定了《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乳腺癌的中国专家共识》,旨在为乳腺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共识还邀请了乳腺癌临床专家对一些争议性问题进行投票,包括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用法用量、联合用药及周围神经病变管理等,形成了推荐意见供临床工作者参考。这些共识推荐意见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关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标准化治疗方案和不良反应管理的指导,有助于提高乳腺癌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应用为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显著的临床获益,其相较于传统剂型紫杉醇表现出独特的优势,为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加安全、有效的选择。特别是在与免疫治疗联合使用时,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显示了强大的协同作用,为新辅助和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突破。然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使用也伴随着一些安全性问题,尤其是周围神经病变和骨髓抑制的风险。因此,合理的剂量调整和不良反应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至关重要。随着更多临床研究的推进,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将得到进一步确认,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结局和生活质量。


此文关键字:与传统剂型相比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乳腺癌治疗中 有何特点,紫杉醇,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