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癌症药物网! 收藏本站 在线留言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癌症药物网

专一的癌症药物网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400-700-0899

当前位置:首页 » 癌症问答 » 肝癌可以用芦康沙妥珠单抗吗

肝癌可以用芦康沙妥珠单抗吗

文章出处:癌症药物网 人气:-发表时间:2025-04-27 14:37:00

  肝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晚期患者常因肿瘤异质性及耐药性导致治疗选择有限。芦康沙妥珠单抗(Loncastuximab tesirine)作为一种新型抗体偶联药物(ADC),通过靶向肿瘤特异性抗原递送细胞毒性药物,其在肝癌中的探索性应用引发关注。然而,其疗效及安全性需结合分子机制与现有临床证据审慎评估,尤其需明确适用人群及潜在风险。


  一、芦康沙妥珠单抗的药理特性与作用机制


  芦康沙妥珠单抗由靶向Glypican-3(GPC3)的人源化单抗与细胞毒素SG3199偶联而成。GPC3在70%-80%的肝细胞癌(HCC)中高表达,与肿瘤增殖及转移密切相关。临床前研究显示,该药物可通过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将毒素精准递送至肿瘤细胞,诱导DNA交联及凋亡。值得注意的是,GPC3在正常肝组织几乎不表达,理论上可降低脱靶毒性,但对肝硬化或慢性肝炎患者的非癌肝组织是否存在低水平GPC3渗漏仍需进一步验证。


  二、临床研究数据与疗效探索


  一项Ⅰ/Ⅱ期临床试验(NCT04248452)纳入42例GPC3阳性晚期HCC患者,芦康沙妥珠单抗(150μg/kg,每3周一次)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ORR)为1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1个月,显著优于历史对照中的安慰剂组(PFS 1.8个月)。亚组分析提示,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的ORR达26%,而丙肝或酒精性肝病患者的缓解率不足10%,可能与病毒致癌通路差异相关。但该药物3级及以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31%,且1例患者因间质性肺病中止治疗,提示需严格监测血液学及肺毒性。



  三、临床应用中的风险与规范建议


  芦康沙妥珠单抗的毒性谱与其毒素载荷密切相关。除血液学毒性外,约15%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可能与药物经肝代谢有关,故Child-Pugh B/C级患者需慎用。临床建议治疗前通过免疫组化或液体活检确认GPC3表达水平,治疗期间每周期监测血常规、肝酶及胸部CT(排查肺损伤)。对于既往接受过索拉非尼或免疫治疗失败的患者,可考虑在肝功能储备良好(Child-Pugh A级)且血小板>75×10?/L的前提下尝试该药物,但需避免与奥沙利铂等骨髓抑制药物联用。


  总结


  芦康沙妥珠单抗为GPC3阳性晚期肝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但其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现有数据提示其疗效与肿瘤GPC3表达水平及病因存在关联,临床决策需结合分子分型及肝功能状态个体化实施。对于初治患者,一线治疗仍优先推荐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或TKI类药物。若选择芦康沙妥珠单抗,建议在肝胆肿瘤专科及临床药学团队协作下,动态评估治疗应答与毒性反应,并积极参与后续Ⅲ期临床试验,以积累更高级别循证证据,优化用药策略。


中国癌症药物网,不仅是信息的汇聚地,更是抗癌路上的温暖灯塔。如需点亮您的希望之光,请拨打免费咨询电话400-700-0899。


此文关键字:肝癌可以用芦康沙妥珠单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