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早期肺癌患者来说,完全性手术切除是治疗首选方式,但肺癌发病迅速,在早期就不可避免的出现转移,而治疗不彻底更是导致了肺癌病情复发。那么对于手术后的肺癌患者来说,如何才能更好地预防二次复发呢?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2020年三伏天从7月16日开始,8月24日结束,历时40天。
随着精准诊疗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晚期肿瘤患者会选择靶向药物进行治疗!一般来说,当患者开始接受靶向药物治疗时,如果没有出现疾病进展或者无法耐受的毒性反应时,医生是不建议患者自行停药的,那么患者就需要一直服用靶向药!但是,有时候,医生也会建议患者减量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更有研究表明按照一定规律停药比减量用药更加有效,更有甚者,停药后患者疗效评估反而达到CR!那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看一下靶向药物不同的用法用量都有哪些神奇的疗效吧!
免疫治疗被誉为人类最有希望攻克癌症的治疗方法,在近几年里获得了很多突破性的成果,以PD1/PDL1为靶点的单抗风靡各个癌种,掀起了肿瘤免疫治疗的风潮。而药物研发还在继续,一代PD1/PDL1单抗的优化之路上,全球科研人员各展神通,纷纷生产出疗效毒性都更为优化的药物。今天盘点一下近期的四大免疫药物优化方向。
纳武利尤单抗(O药)作为全球及国内首个获批的肺癌免疫治疗药物已被广泛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2018年,首个以中国人群为主的III期注册临床研究,CheckMate-078证实了肿瘤免疫治疗能够为中国晚期NSCLC患者带来显著生存获益,成功将免疫治疗带入中国。而近期,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在线年会(AACR2020)上,O药的另一项基于中国真实世界肺癌患者的IIIB期临床研究CheckMate-870研究结果公布,该研究就多项肺癌治疗领域的常见问题,特别是一些中国特色的问题进行了探索,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
塞来昔布是一款COX-2抑制剂,由辉瑞/安斯泰来联合开发,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成人急性疼痛等。该药最早于1999年获得FDA批准,2012年在中国获批上市,商品名为西乐葆。
肺癌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每年肺癌发病人数超过70万,死亡人数超过60万。肺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病理类型,约占所有肺癌的一半。相比于其他肺癌病理类型,肺腺癌中非吸烟人群的比例明显偏高,发病机制复杂。肺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人员如今发现了侵袭性乳腺癌细胞避开免疫系统转移或传播到身体其他部位的新机制。这有助于开发靶向该过程的治疗,阻止或预防乳腺癌转移,并减少死亡。相关论文近日刊登于《细胞生物学杂志》。
70万,死亡人数超过60万。肺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病理类型,约占所有肺癌的一半。相比于其他肺癌病理类型,肺腺癌中非吸烟人群的比例明显偏高,发病机制复杂。肺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抵御癌症的革命性新武器,即将从患者机体血液中分离的T细胞经过遗传修饰,随后再输注到患者体内用来帮助攻击癌细胞;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Immun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维也纳医科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为何CAR-T细胞无法破坏表
据统计,每年约有138万乳腺癌新发病例及45.8万例死亡病例。在中国,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乳腺癌是一种和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关的恶性肿瘤,而饮食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激素水平。
在中国,每年约有2~3万患者被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GIST是一种罕见肿瘤,约占所有胃肠道恶性肿瘤的0.1%~3%,以胃和小肠最为常见。
口腔黏膜炎是癌症患者接受放射治疗、抗肿瘤药物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口腔黏膜不同程度的炎性改变、干燥、敏感、疼痛、溃疡等不适症状。
上月,一条FDA的获批消息引起肿瘤界的热议, FDA加速审批Keytruda单药用于治疗TMB-H(组织肿瘤突变负荷≥10个突变/百万碱基,mut/Mb),既往治疗后疾病进展,且无满意替代治疗方案的晚期实体瘤患者。这是今年第三个打破所谓的不同癌种不同治疗体系的传统肿瘤治疗理念的官方获批药物消息。进一步向肿瘤界释放“分子指标为导向”的泛癌种治疗模式!让我们的治疗方法不再仅依托于“病理类型”,还可能从分子层面选药用药,打破癌种界限。知识的颠覆,理论的突破,未来将引领肿瘤治疗走向何处!让人兴奋而感慨!于此盘点一下今年以分子指标为导向的泛癌种治疗模式!
随着精准诊疗技术的发展,晚期肝细胞癌(HCC)二线治疗药物的数量正在增加。2017年瑞戈非尼作为首个治疗HCC的二线药物被FDA批准用于临床。随后,卡博替尼、雷莫卢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相继作为二线治疗被引入。但到底谁才是二线最强劲的药物,一项的III期随机对照试验从OS、PFS、ORR和不良反应四个方面给出了答案,瑞戈非尼和卡博替尼在OS上具有显著优势,帕博利珠单抗ORR最高,雷莫芦单抗副作用最小。接下来就跟小编一起看一下研究的具体情况吧!
我们身体在抵抗疾病的时候会通过发热的方式来展现出来,对于正常人来说,发热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出现发热时,及时治疗就能够缓解病情。但是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如果出现发热的现象,要引起重视,因为这可能是因为病情加重的表现。肿瘤患者伴有发热的现象非常普遍。其中相当一部分发热归因于感染,如肺癌造成的阻塞性肺炎,或由于免疫力低下(如骨髓抑制)引起的病毒、真菌或细菌感染。然而有许多患者经过全面检查后,仍找不到原因,而且这种发热常常与肿瘤的发展相关,当肿瘤进展时加重,在切除肿瘤或用放化疗抑制肿瘤生长时,发热下降或消退,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称为肿瘤热。肿瘤热一般表现为弛张热,或持续的发热型,绝大多数在38℃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