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G-3与PD-1进军免疫耐药,联手后逐渐摆脱LAG-3单药低谷
免疫治疗虽有效,但是长期使用仍面临着耐药困扰。曾发表在CLINICALCANCERRESEARCH杂志上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接受PD-(L)1阻断治疗的所有转移性肺癌病例,高达46%的患者出现了免疫获得性耐药。不过其中56%的获得性耐药是属于“寡进展/寡耐药”,可以通过局部疗法进行有效管理,并具有持久的益处。
本次2023年ELCC大会公布了TACTI-002II期研究的最终数据,eftilagimodalpha(可溶性LAG-3)和pembrolizumab在对PD-1/PD-L1抑制剂耐药的二线转移性NSCLC患者中展现出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迹象。
本次研究纳入了未选择PD-L1表达且对第一线PD-1/PD-L1抑制剂治疗耐药的转移性NSCLC患者。主要终点是iRECIST的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是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耐受性。患者接受eftilagimodalpha(30mgSCQ2W8个3周周期,然后Q3W长达1年)和pembrolizumab(200mgIVQ3W长达2年)。每9周进行一次成像并进行局部评估。使用IHC22C3试剂盒评估PD-L1TPS。
36名患者在2019年4月至2021年8月期间入组,包括所有PD-L1亚组:39%的TPS<1%和82%的TPS<50%。单独接受PD-1/PD-L1抑制剂(28%)或联合铂类化疗(72%)作为第一线疗法。患者接受了5(2–35)次pembrolizumab和7(2–22)次eftilagimodalpha剂量的中位数治疗。ORR和DCR(iRECIST)分别为8.3%和33%。绝大多数(83%)患者的肿瘤生长减速(50%)或目标病变缩小(33%)。中位PFS为2.1个月,6个月的PFS率为25%。44%的患者在12个月仍然存活,中位OS为9.7个月。最常见(>15%)的不良事件是食欲下降(33%)、呼吸困难(31%)、咳嗽(28%)、乏力(22%)、疲劳(19%)、关节痛(17%)和体重减轻(17%)。
总而言之,Efti+pembrolizumab是安全的,并且在PD-1/PD-L1抑制剂耐药的NSCLC患者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迹象,值得进一步研究。
LAG-3:肿瘤的另一个免疫调节因子
LAG3(lymphocyteactivationgene3)是一种免疫检查点受体蛋白,主要表达在活化的T细胞、NK细胞、B细胞和浆细胞树突细胞。LAG3主要通过与配体MHCII分子的结合,下调T细胞的活性。同时,LAG3也可增强调节性T细胞(Treg)的抑制活性。利用治疗性抗体抑制LAG3,可解除对T细胞的抑制,增强机体免疫应答。于是,LAG-3调节剂被研发,而immutep在研的IMP321是可溶性LAG-3融合蛋白,属于LAG-3调节剂的一种。
早期GSK宣布,在独立数据监测委员会对其抗LAG3抗体GSK-2831781(IMP731)一项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II期临床试验进行中期评估后,停止了该项临床试验。此后大众对LAG-3这一新兴免疫检查点的未来开始充满担忧。直到LAG-3联手PD-1显著提升黑色素瘤的PFS,才使LAG-3化腐朽为神奇,联手治疗效果甚至超过了PD-1单药治疗。
全球首个LAG-3获批,联手PD-1提高黑色素瘤生存期
2022年3月18日,FDA批准首个LAG-3阻断抗体组合Opdualag?(nivolumab和relatlimab-rmbw)用于治疗12岁或以上患有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成人和儿童患者。该批准基于2/3期RELATIVITY-047试验。
该试验达到了其主要终点、无进展生存期(PFS),与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治疗相比,Opdualag的中位PFS增加了一倍多,10.1个月(95%CI:6.4-15.7)对比4.6个月(95%CI:3.4-5.6);(HR:0.75;95%CI:0.62-0.92,P=0.0055)。Opdualag的安全性与之前报道的nivolumab相似。与nivolumab单一疗法相比,该组合未发现新的安全事件。3/4级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在Opdualag组中为18.9%,而在nivolumab组中为9.7%。
LAG-3疗法联手PD-1不限于黑色素瘤,一线治疗肺癌疗效翻倍!
有研究表明,一款可溶性LAG-3融合蛋白eftilagimodalpha(efti,又名IMP321)与PD-1单抗联用,在2期试验中取得积极的研究结果。可以一线治疗晚期NSCLC(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ORR(客观缓解率)达到47%。二线治疗头颈鳞癌患者,ORR达到33%。且无论患者的PDL1表达如何,该方案都可见效。
Nature发文,LAG3+PD-1新辅助治疗疗效优异
在不可切除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Relatlimab和nivolumab联合免疫疗法比nivolumab单一疗法可改善无进展生存期。近期发表在Nature上的一项研究(2期,NCT02519322),针对可切除的临床III期或寡转移性IV期黑色素瘤患者,探索LAG3+PD-1组合新辅助疗法的临床疗效。
结果显示,在可评估的30名患者,29名(97%)进行了手术。其中17名(57%)患者获得病理完全缓解(pCR),2例(7%)接近pCR(NearpCR),2例(7%)部分病理反应(pPR),合计70%的患者有病理缓解反应。8例(27%)无病理反应(pNR)。
中位随访24.4个月(范围为7.1-34.6个月),30例接受治疗的患者1年和2年的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90%和81%。1年和2年的RFS率(接受手术患者从手术到复发的时间)分别为97%和82%。有pCR患者的1年和2年RFS率分别为100%和91%,而无pCR患者的RFS率分别为92%和69%(P=0.10)。
PD-1/LAG-3双抗Tebotelimab在晚期肝癌初绽锋芒
在2023年ASCO胃肠癌研讨会上,公布了一项开放标签、单臂、1/2期剂量递增和扩展研究的结果,该研究旨在评估tebotelimab在aHCC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纳入既往接受过≥1次全身治疗,有或没有既往CPI暴露的患者,接受Tebotelimab每两周在每个28天周期的第1天和第15天静脉内给药一次。剂量扩展阶段包括一个接受过CPI的队列和一个未接受过CPI的队列,均以推荐的2期剂量(RP2D)进行治疗。主要终点是升级阶段的安全性,以及扩展阶段根据RECISTv1.1的安全性和ORR。
截至2022年4月27日的数据截止,13名患者在升级阶段接受了tebotelimab。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RP2D确定为600mgQ2W。13名(18.8%)患者出现≥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最常见的是肝功能异常、淀粉酶升高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在CPI经验队列中的30个可评估点中,1例获得确认的部分缓解(PR),14例实现疾病稳定(SD),ORR为3.3%,疾病控制率(DCR)为50.0%;在CPI初治队列中的30名可评估患者中,4名获得确认的PR,10名获得SD,ORR为13.3%,DCR为46.7%。接受过CPI和未接受过CPI的队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2.4个月和3.1个月,两者均未达到中位总生存期。
中国癌症药物网药师温馨提醒:癌症是要经过长期治疗的过程,所以患者用药前要看好说明书,在肿瘤专科医生建议下使用药物,切勿自行用药,可咨询癌症药物网专业药师,40070000899,我们竭诚为您解答疑难。
文章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同类文章排行
- LAG-3与PD-1进军免疫耐药,联手后逐渐摆脱LAG-3单药低谷
- 惊!新一款KRAS基因靶向药D-1553,疾病控制率达90%!
- 你知道是什么因素导致大多数肝癌患者将在两年内复发?
- 欧洲肺癌大会 | NSCLC免疫治疗重磅研究盘点
- 如何选择晚期肝癌的一线治疗?
- 中国省级“癌症地图”出炉:肺癌列第一 “穷癌”下降“富癌”上升
-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我国十大高发癌症,恶性肿瘤防控形势严峻
- 乳腺癌药物日新月异,为患者健康助力
- 免疫单药为PD-L1 TPS≥1%各亚组中国肺癌患者带来持续OS获益!
- 因骨痛入院,却与肿瘤有关?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