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祥/王林辉团队发现SETD2失活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和增强免疫治疗疗效的新机制
以免疫检查点阻断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已成为晚期癌症(如黑色素瘤、肾癌、胃癌、肠癌和肺癌等)的重要治疗手段,但临床实践证明只有约20%的患者有效。
以往的研究已发现了一些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的生物标志物,如肿瘤突变负荷、PD-L1表达水平、瘤内免疫浸润等。临床实践发现具有这些分子特征的患者中,免疫检查点阻断剂的疗效参差不齐。由于免疫检查点阻断剂费用昂贵,具有潜在的不良反应,所以急需寻找预测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疗效的生物标志物。
SETD2是催化组蛋白H3K36me3修饰的甲基转移酶,约5%的人类肿瘤中(如胃肠间质瘤、胰腺癌、肺癌、肾癌和前列腺癌等)存在SETD2失活突变。但目前尚未开发出特异性靶向SETD2缺陷并显示出治疗前景的药物。
2023年12月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王跃祥研究组联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泌尿外科主任王林辉教授团队,在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期刊发表了题为:Tumor cell-intrinsic SETD2 inactivation sensitizes cancer cells to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through the NR2F1-STAT1 pathway 的研究长文。
该研究证明了肿瘤细胞内源性SETD2失活是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响应的生物标志物,并揭示了SETD2-NR2F1-STAT1信号轴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介导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疗效的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已毕业博士郑旭芬,在读博士生罗宇翔和熊阳杰在王跃祥研究员的指导下,系统分析了1662例经过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的晚期癌症患者的临床用药和分子组学数据,发现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对具有SETD2突变的患者效果更好。
研究团队利用多个回顾性的临床研究数据,验证了SETD2突变的癌症患者(如肾癌、黑色素瘤和肺癌等)免疫治疗后具有更佳的临床预后。利用免疫功能正常/缺陷的小鼠肿瘤模型和单细胞测序,证明了肿瘤细胞Setd2敲除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并增强免疫治疗疗效。分子机制上,通过整合ATAC-seq、ChIP-seq和RNA-seq,揭示了SETD2失活通过降低NR2F1基因上H3K36me3修饰和其启动子邻近区域的染色质开放性从而减少NR2F1的转录,促进STAT1的表达,进而促进CD8+ T细胞的浸润以及PD-L1的表达,提出SETD2-NR2F1-STAT1信号轴介导免疫治疗疗效的分子机制。
文章摘自网络,侵删
同类文章排行
- 王跃祥/王林辉团队发现SETD2失活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和增强免疫治疗疗效的新机制
- Nature:武汉大学宋威/叶旭军团队揭示肿瘤-肾脏互作新机制
- 69岁女子腋窝长出第三个乳房 竟恶化成了癌
- 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团队称手机辐射影响发育:能不玩就别玩手机了
- 质子治疗碾压传统放疗,定向攻击肿瘤细胞
- 让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期超5年,这4款癌症疫苗成功“续命”
- 原创 60%的癌症,大病都可预防,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不治而终?
- 溶瘤病毒竟可杀伤肿瘤细胞,以毒攻毒的法子竟真有用?
- 室管膜瘤什么病?室管膜瘤有哪些类型?
- 29岁姑娘无症状确诊肺癌,医生提醒:这几种肺结节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