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出血高危因素有哪些?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出血,没有明确诱因、也无法预防,并非剧烈运动、血压升高时容易出血,患者睡觉时也会出血,还可能引发脑干出血。当脑干出血量达10ml时,死亡率会接近100%。因此,脑干出血后应及时治疗,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建议尽快接受切除手术。反复出血造成的神经功能损伤是不可逆的,治疗时机则会直接影响患者预后。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反复出血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海绵状血管畸形(cavernous malformation,CM)是一种位于脑或脊髓的"桑葚样"病灶,周围有透明质酸化的毛细血管,伴有含铁血黄素沉积物和明确的胶质增生边界,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可发生于脑干的任何位置。在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自然史研究中,年出血率为2.33%~4.1%,而在手术病例系列研究中,患者的年出血率较高,为2.68%~6.8%。
许多研究认为,既往有出血史、年龄(<35岁)、病变直径(≥10 mm)、女性等是脑干CM出血的危险因素。
1深部CM出血风险可能更高:
位于非表浅或深部位置是CM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虽然深部CM(包括脑干CM)与浅表CM在生物学上有相似之处,但是其临床过程往往更具有危险性。这是因为深部CM周围存在着更为密集的神经纤维丛和神经核团等神经组织结构,少量出血即可出现症状,更易被诊断出血,意味着其出血的发现率更高。但是,部分未严格定义出血概念的研究并未报道深部与浅表CM出血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既往出血史是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研究发现,出血性表现是再出血的危险因素。Flemming等回顾性分析了292例颅内C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患者的临床转归及影像学变化;中位随访时间为7.3年,发现既往有出血史是再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2016年,Horne等纳入1620例脑干CM的Meta分析中,有症状和无症状的脑干CM患者的5年再出血率分别为30.8%和8.0%。Mathiesen等的一项回顾性研究中,34例保守治疗的深部CM患者中,23例有症状的CM患者每年出血率为7%,而11例无症状的CM患者的年出血率为2%;此外,无出血临床症状的患者比有出血临床症状者具有更为良性的病程。
3CM病灶直径、年龄及性别对出血风险的影响:
病灶直径是CM出血的风险因素。但不同研究中报道的病灶直径的界值存在差异,有学者认为病灶直径≥10 mm与出血风险高相关;另一项研究中报道病灶直径≥20 mm是出血的危险因素;亦有研究报道病灶直径>18 mm是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同时,CM的出血风险还与患者的年龄相关。Acciarri等发现,儿童(0~18岁)患者的出血率比成年患者更高。另有研究报道年龄<35和年龄>50岁与出血风险较高相关。此外,女性和怀孕也是CM出血的危险因素,可能与雌激素对CM生长和血流的潜在影响有关,但是其具体机制不明。
文章摘自网络,侵删
同类文章排行
-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出血高危因素有哪些?
- 同济大学袁健团队发现肿瘤细胞“帮凶”乳酸,并揭示其导致化疗耐药的新机制
- 少突胶质肉瘤:一种特殊的胶质瘤
- 肺粘液表皮样癌
- 防癌第一步-肿瘤早筛,好的抗癌药!
- 疾病控制达85.3%!硼中子治疗脑肿瘤、头颈癌等癌种疗效明显
- 2005-2020年,中国因癌死亡人数增加21.6%
- 儿童松果体区肿瘤鉴别诊断及预后
- 三个孩子肝母细胞瘤野蛮生长,夏强团队接二连三精准“排雷”
- 脑海绵状血管瘤可以不治疗吗?不治能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