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D检测助力指导EGFR突变NSCLC辅助治疗决策
随着精准治疗的不断发展,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推动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变革,其治疗线数也逐渐前移,为早期EGFR突变(Ex19del/L858R)NSCLC的术后辅助靶向治疗带来革新。近年来,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逐渐在早期NSCLC预后评估、术后监测等方面展现出其潜在的应用价值,有望进一步优化EGFR突变 NSCLC的术后管理。
MRD检测助力EGFR突变NSCLC辅助靶向治疗的复发监测
术后辅助化疗是早期肺癌患者延长术后生存的重要治疗手段,但5年总生存(OS)率仅提高约5.4,患者获益难以继续从中获得突破。一代EGFR-TKI在辅助靶向治疗进行了早期探索, EVIDENCE研究揭示了埃克替尼对比化疗治疗早期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获益(47.0 vs 22.1个月;HR=0.36,P<0.0001),为此类患者的辅助治疗提供了新的优化治疗方案,但关于OS的确切证据尚未得到确证。国际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的III期临床ADAURA研究探讨了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辅助治疗可切除IB-IIIA期(AJCC第7版)EGFR突变(Ex19del/L858R)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5年随访的OS结果显示,奥希替尼辅助治疗IB-IIIA期NSCLC患者OS获益显著(OS HR=0.49,P<0.001;5年OS率:88% vs 78%)。目前,奥希替尼已在国内批准用于IB-IIIA期EGFR(19Del/L858R)突变的NSCLC患者手术切除后的治疗;埃克替尼批准用于II-IIIA期EGFR突变NSCLC术后辅助治疗。
随着精准医疗的深入,MRD作为一种能够早于传统监测方法评估疾病进展的生物标志物,已展现出其潜在的应用价值。研究者通过血浆循环肿瘤DNA(ctDNA)、肿瘤先验(tumor-informed)MRD技术以预测肿瘤复发。从随机入组至ADAURA研究结束后,受试者在基线、每12周治疗时以及停止/完成奥希替尼辅助治疗后(第12、24周,而后每24周/次直至5年)接受血浆ctDNA检测。
结果显示,奥希替尼组(n=112)中有5例患者在基线时即检测出MRD,其中4例患者经奥希替尼辅助治疗后变为阴性,该数值在安慰剂组分别为13和0。在辅助治疗过程中,MRD检测敏感度及特异性分别为65%和95%,并且可在DFS事件前中位4.7个月检测出MRD。
分别经过44.2个月以及19.1个月中位随访,奥希替尼组及安慰剂组24个月无MRD/DFS事件率分别为91%和46%,36个月无MRD/DFS事件率分别为86%和36%(HR=0.23)。此外,奥希替尼组有28例患者在基线后发生MRD/DFS事件,其中19例为辅助治疗结束后,且大多(11/19,58%)发生在治疗结束后12个月内。随访发现,奥希替尼组辅助治疗结束后12个月和24个月无MRD/DFS事件率分别为80%和66%。
综上所述,在多数患者中,MRD阳性先于DFS事件发生,中位前置时间为4.7个月。多数患者的MRD状态在辅助靶向治疗过程中保持阴性,且大部分(19/28)MRD/DFS事件发生在辅助治疗结束后,其中58%发生在治疗结束后12个月内。MRD检测可能可以识别出从更长时间辅助靶向治疗中获益的潜在人群。
同类文章排行
- MRD检测助力指导EGFR突变NSCLC辅助治疗决策
- KRAS G12C突变NSCLC患者治疗新选择
- 与传统剂型相比,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乳腺癌治疗中 有何特点?临床中应如何选择,有何注意要点?
- HR阳性BRCA相关乳腺癌的免疫新特征与治疗新顺序
- 关于HR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新兴治疗(抗雌激素疗法篇)
- 首个国产创新核药纳入优先审评,治疗前景如何?
- 复旦团队发现,这种糖尿病药物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增强癌症免疫治疗效果
- 癌细胞扩散,癌症患者除了体重减轻,这3个症状不容忽视!
- 可抑制癌细胞生长!李积彬教授团队发文:发现癌症诊断和治疗的潜在靶点
- 2024 CSCO口头报告|再添力证!恒瑞创新药氟唑帕利治疗卵巢癌的首个真实世界研究结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