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早诊早治”,优化早期乳腺癌精准治疗策略,助力患者实现“临床治愈”
第十八届全国乳腺癌会议暨第十九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SIBCS)于2024年10月17日至19日在上海召开。大会内容涉及乳腺癌的各个领域,包括早期发现、病理诊断、基础研究、临床试验、综合治疗、康复及护理、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希望通过科研思路和科学方法来解决临床问题,最终回归到指导临床实践。值此会议之际特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锋教授和郑昂教授分享早期乳腺癌的诊疗现状与未来展望。
“早诊早治”是乳腺癌治愈的关键所在,针对早期乳腺癌的治疗,能否请您简要介绍目前国内的临床现状,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临床需求?
金锋教授:早期乳腺癌广义上是指尚未发生远处器官转移的乳腺癌,狭义上则指肿物较小且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早期乳腺癌的治疗目标是实现治愈,在追求“净获益”的前提下,治疗不仅要关注患者的疗效和长期生存,还应该重视患者生存的质量。对于早期乳腺癌,临床治疗主要以外科手术治疗为核心,辅以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手段。
早期乳腺癌手术正在逐步呈现“降阶梯”模式。在乳房手术方面,临床医生应在确保肿瘤治疗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保乳率和乳房重建率,积极推广“保乳整形技术”的理念和应用。在淋巴结处理方面,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在临床cN0患者的腋窝分期手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新辅助治疗不仅能够使乳腺原发肿瘤降期,还能使部分腋窝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实现降期。SLNB能否安全应用于新辅助治疗后腋窝淋巴结降期的患者,这一问题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外科医生应持续关注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特别是重视术后长期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如淋巴水肿等问题。
对于需要(新)辅助治疗的患者,我们应在“净获益”的背景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力求获益-风险比最大化。化疗基石方案“蒽环+紫杉”的最佳给药时间和剂量仍是值得长期探讨的课题,目的是在疗效与不良反应之间找到最优的平衡点。对于激素受体(HR)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医生应识别高危人群,并考虑采用“升阶梯”的内分泌治疗策略,如联合卵巢功能抑制(OFS)和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抑制剂。对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若在靶向治疗中选择强化辅助治疗的药物(如奈拉替尼),则需要对临床病理因素等进行综合考量,以确保对获益人群的精准选择。对于早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既往以传统化疗为主,但随着免疫治疗的引入,病理完全缓解率(pCR)显著提高,预后也得到了改善。
总体而言,早期乳腺癌的治疗应更加注重全程管理。鼓励公众广泛参与筛查,并积极引进先进的筛查与诊断技术,对于提高早诊早筛至关重要。患者的不良反应、年龄、激素水平等个体因素变化所导致的伴随疾病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增加复发和死亡的风险。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强患者的规范随访、康复管理和心理健康维护,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合并症、依从性以及疾病复发情况,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长期预后。
早期乳腺癌精准治疗发展迅速,能否请您介绍一下今年针对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中有哪些值得关注?
金锋教授:在此次SIBCS会议上,我汇报了过去一年中“改变早期乳腺癌临床实践的重要研究”。在此,我将简要介绍相关内容。
早期乳腺癌精准治疗的临床研究仍在迅速发展。2023年至2024年间,国内外众多大型临床研究相继推进,多项长期研究项目在本年度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新成果。其中,KEYNOTE-522、FDChina以及KATHERINE三项研究分别致力于优化三阴性和HER2阳性早期高危乳腺癌的新辅助/辅助治疗方案。值得一提的是,KEYNOTE-522研究今年更新了预设亚组(包括PD-L1表达、淋巴结状态和肿瘤大小定义的亚组)中帕博利珠单抗对总生存期(OS)的获益数据等。针对HR阳性/HER2阴性早期高危乳腺癌,MonarchE和NATALEE研究继续深入探讨“升阶梯”辅助内分泌治疗的获益人群以及优化治疗策略。例如, NATALEE研究今年更新了N0亚组人群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随访数据。在乳腺癌局部治疗优化方面,今年的研究亮点包括保乳手术术式相关的ACOSOG Z11102研究、外科腋窝分期相关的SENOMAC、SOUND和ICARO研究,以及放疗相关的NSABP B-51/RTOG 1304研究。此外,POSITIVE、TAM-01和IBIS-II等研究也值得关注,这些研究聚焦于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和化学预防。总体而言,今年在早期乳腺癌领域的临床研究成果丰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医生密切关注并积极跟进。
早期或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特别是“Chem-free”新辅助疗法在患者的临床降期与生活质量提升中占有重要地位,请您结合经验展望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
金锋教授:目前,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正处于不断优化的过程中,目标是实现获益-风险比的最大化。“Chem-free”新辅助疗法在改善患者的临床降期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占据了重要地位,是当前的热点议题之一。我们关注到一些临床研究的探索,例如,PHERGain研究聚焦于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研究结果显示,在接受双靶治疗且未接受化疗的患者中,3年无浸润性疾病生存(iDFS)率高达98.8%,且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最低。尽管该研究的样本规模有限,但其结果仍然提示了这类患者有潜力进行化疗减量,甚至可能倾向选择“Chem-free”的双靶向治疗策略。未来,化疗降阶是否适用于所有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治疗,仍需更多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在TNBC领域,新辅助治疗的进展同样迅速。多项研究已证实,免疫联合化疗、免疫联合内分泌治疗以及免疫联合靶向治疗等多种联合策略的有效性。然而,临床上对于PD-1/PD-L1抑制剂的应用仍有待进一步探索,特别是在如何筛选合适的患者以及如何选择最佳药物组合等方面。此外,专家们也在探索TNBC中铂类药物与免疫制剂联合新辅助治疗的潜力。对于BRCA突变的TNBC患者,应用PARP抑制剂单药治疗的pCR率可达40%-50%, 但仍需长期随访以评估pCR率和远期生存获益之间的关联性。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亦在持续进步中,当前的研究正致力于比较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与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探索两者联合应用的可能性,以及联合靶向治疗的前景。此外,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后辅助治疗策略的选择也是正在探索的方向之一。
随着新技术、新药物和新治疗方案的不断涌现,多学科团队(MDT)在未来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外,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皮下剂型、免疫治疗和内分泌治疗等领域也有望成为未来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可以预见,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同类文章排行
- 立足“早诊早治”,优化早期乳腺癌精准治疗策略,助力患者实现“临床治愈”
- 猪牛羊肉又踩雷!最新研究:红肉会重新激活端粒酶,诱导癌症发展
- 两种脂肪酸有助预防多种癌症
- 49岁徐若瑄确诊甲状腺癌!甲状腺癌是如何引起的
- 抑癌基因p53与乳腺癌有哪些千丝万缕的联系?
- 刘谦称罹患肺腺癌 目前抗癌成功
- 控制癌症转移复发,“它”是关键!
- FDA加速批准asciminib用于新诊断的慢性髓系白血病
- 6种与癌症发生风险相关基因确定
- 2024医保药品目录谈判正式启动,四大天价CAR-T疗法成功入围,总生存率超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