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治愈率达85.7%,二次癌几率降低,这一疗法寄托了肺癌患者的新希望
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疗效有限,且副作用大,如何利用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抑制癌症的发生、发展就成了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免疫治疗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其高效低毒的优点,赢得了广大癌症患者及医学专家的青睐。
其中,一种新型前沿的免疫疗法,在血液肿瘤中呈现明显疗效,并在2017年被美国FDA批准上市,且不断尝试在实体瘤中取得突破,它就是CAR-T细胞疗法。
今天科普君就和大家一起全面学习一下CAR-T细胞疗法。
01、加上“识别外挂”CAR-T细胞精准“狙击”癌细胞
作为人体内免疫大军的主力,白细胞军团时刻护卫着我们的健康,其中又以冲在前线的T细胞较为骁勇善战,它分布在身体各处,专门攻击身体里的“坏东西”,比如癌细胞。
为了不错杀,T细胞会通过激活信号告诉自己是否应该发起攻击,但狡猾的癌细胞会试图把暴露身份的信号隐藏或伪装成正常细胞,屡次逃过了T细胞的攻击,进而导致癌症的发生发展。那么,倘若我们为T细胞大军配备强大装备,让它们不再受癌细胞的蒙蔽,是否就能一举歼灭癌细胞呢?
循着这一思路,CAR-T细胞疗法应运而生。科研人员通过采集患者的外周血并提取T细胞,然后在体外利用基因工程将能特异识别癌症细胞的CAR结构转入T细胞,再经过体外培养,大量扩增CAR-T细胞至治疗所需剂量,后面输注回患者体内。CAR-T细胞利用CAR的“定位导航装置”,专门识别体内癌症细胞,并通过免疫作用释放大量的多种效应因子,能高效地杀灭癌症细胞,从而达到治疗恶性癌症的目的。
02、5年生存率达42.6%CAR-T细胞疗法揭开治疗血液肿瘤新序幕
了解了CAR-T细胞疗法的作用机制,癌友们关心的就是CAR-T细胞疗法到底谁能用?疗效怎么样?
自2017年6月全球初款CAR-T药物获批上市以来,目前全球已上市8款CAR-T药物,适应症均为血液肿瘤,包括B细胞前体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转化的大B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都展现出惊艳的治疗效果。
ZUMA-1新研究结果显示,CAR-T细胞疗法为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带来了长期生存获益,5年生存率达42.6%,且其中92%不需要额外的抗癌治疗;在JULIET研究中,CAR-T细胞疗法在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表现出持久的活性和可控的安全性,在中位随访40.3个月后,总缓解率达53%,完全缓解率达39%。
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肿瘤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表现出极强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03、长期治愈率达85.7%CAR-T细胞疗法应用于肺癌来日可期
在肺癌的应用上,和大多数实体瘤一样,CAR-T细胞疗法仍存在很多挑战,包括癌症抗原逃逸、癌症异质性、免疫抑制性TME、CAR-T细胞的运输和浸润有限、CAR-T细胞衰竭、CAR-T细胞疗法相关毒性等。
尽管困难重重,科研人员仍对CAR-T细胞疗法治疗实体瘤充满期待,并一步步破解难题,找到了一些可以突破瓶颈的方法。
近期,来自于美国妙佑医疗国际MayoClinic(之前被称为梅奥诊所)的RichardVile博士团队就开创的一种新的免疫治疗组合,他们将CAR-T和溶瘤病毒两种免疫治疗方法联合起来,CAR-T将溶瘤病毒递送到癌症中后,病毒就能够渗透到癌细胞中进行复制,然后使癌细胞破裂,并激发有效的免疫反应。
该策略在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上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在接受治疗的7只黑色素瘤小鼠中,6只小鼠以无癌症、治愈状态存活至60天,长期治愈率达到了85.7%。
尽管CAR-T细胞疗法暂时还不能完全应用于肺癌治疗,不过这项来自美国妙佑医疗国际的研究让我们看到了CAR-T治疗肺癌的可能性,也让我们更加期待后续的临床疗效。
04、CAR-T细胞疗法治疗后发生二次癌症的可能性较小
2023年11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宣布对接受过CAR-T细胞疗法的患者中报告的几例二次T细胞恶性肿瘤进行调查。2024年1月,FDA开始要求药品制造商在CAR-T细胞产品上添加安全警告标签。虽然FDA的审查仍在进行中,但是否由CAR-T细胞疗法引起二次T细胞恶性肿瘤尚不明确。
宾夕法尼亚大学作为CAR-T细胞疗法的领导者,有着长期明确的监测协议,包括在治疗期间和治疗后的15年进行随访,并参与国家报告要求和数据库,跟踪所有细胞疗法和骨髓移植的结果数据。
在对449名在2018年1月至2023年11月期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接受商业化CAR-T细胞疗法的患者进行研究后,发现只有16人在接受CAR-T细胞疗法后被诊断出二次癌症。大多数二次癌症(16例中的12例)是实体瘤,包括皮肤癌、前列腺癌和肺癌。
在一个接受CAR-T细胞疗法后发生二次肺癌的患者中,还在手术中移除的淋巴结中发现了一个附带的T细胞淋巴瘤。分子分析表明,这个T细胞淋巴瘤并未携带CAR基因,这意味着它不是CAR阳性淋巴瘤,与CAR-T细胞疗法没有明确的关联。
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马尔科·鲁埃拉博士表示:“我们发现的结果非常鼓舞人心,进一步证实了这种个性化细胞疗法的总体安全性。”他强调,对任何新的癌症治疗都需要有长期的随访和报告系统,以便随着时间的推移了解风险和效益,这样我们就可以和患者及其家人一起评估每个人更佳的治疗选择。
科普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喜人的临床试验数据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癌症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期和更好的生活质量,走向治愈。
文章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同类文章排行
- 长期治愈率达85.7%,二次癌几率降低,这一疗法寄托了肺癌患者的新希望
- 导致胃癌复发的三大引擎,如何科学对抗?
- 晚期肺癌从4A期变为1A期!周教授做的手术非常成功
- 面对肺癌骨转移:地舒单抗VS唑来膦酸,如何选择才能精准护骨?
- 肺癌术后治疗:化疗与吉非替尼的复发风险对比
- 新发现!RUFY1-RET融合引发肺癌耐药性
- 科伦博泰西妥昔单抗N01注射液获批,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 针对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台湾研究实现耐药肿瘤高控制率
- 惊人发现:压力遗传敏感性或增加肺癌风险!
- 用于结直肠癌治疗!成都又一款自研药物获批上市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