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靶向治疗耐药后怎么办?
最近二十年,肺癌靶向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从最早的EGFR靶点开始,到ALK、KRAS、ROS1靶点等,靶向药物为肺癌患者带来了长期生存获益与更高的生活质量,已成为肺癌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
然而,耐药的问题一直是靶向治疗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悬在患者头顶的一片乌云。如何解决肺癌靶向治疗耐药问题?可能不少患友都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与认知。特别是,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增多,解决耐药性的策略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肿瘤靶向治疗耐药后,到底应该怎么做?
今天我们就重点科普一下肺癌靶向治疗耐药后,后续的治疗策略应该如何制定。
首先,在患者耐药后,我们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的临床情况。如果是局部进展,比如出现单个新病灶、原发灶增大等,这种情况可以继续使用原靶向药物,同时加上局部治疗,如手术、放疗等。然而,对于广泛进展的患者,我们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检查。再活检是明确耐药原因的关键步骤。通过再活检,我们可以发现耐药的原因,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策略。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总结了三个万能应对公式,
能帮助大家更直接的理解措施及方案:
分析耐药原因、找到继发突变针对性靶向治疗;
经治肺癌二线方案;
分析耐药原因、找到继发突变,针对性靶向治疗
对肺癌患者来说,一旦找到可靶向的驱动基因(AGA),靶向药物一定是较高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如果患者们面临靶向药物耐药的问题,我们首先建议的就是一定要在靶向治疗中,争取更多的靶向药物与治疗机会。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们分不同的情况来做区分。
EGFR-TKI耐药
EGFR靶点是肺癌患者最常见的的驱动基因突变,做好EGFR靶向治疗,总生存期超过3年、4年的患者大有人在。但其同时耐药原因也非常复杂。按照机制,可分为EGFR通路依赖性耐药,EGFR非依赖性耐药、组织学类型转化、耐药机制不明。
EGFR通路依赖性耐药:
如T790M,这是常见的耐药机制,在一二代TKI耐药中发生率高达50%。对于出现T790M突变的患者,推荐使用第三代EGFR-TKI,如奥希替尼等。
旁路激活途径:
指的是其他通路或靶点的激活,如MET扩增或过表达、HER2扩增等,根据旁路激活的路径,我们可以选择其他靶向药物与原来的EGFR靶向药物进行联合使用,以增强疗效。
组织学类型转化:
发生概率不高,但也可能发生。如患者本来是腺癌,耐药后通过活检发现已转变为小细胞肺癌或鳞癌。此时,一般按照小细胞肺癌或鳞癌的治疗模式进行处理。
不明原因耐药:
此外,还有部分患者无法找到明确的耐药原因,这部分患者的比例并不低,约占40%左右。对于这部分患者,传统治疗模式通常采用化疗或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而现阶段,新型治疗方案层出不穷,参见经治肺癌二线方案。
ALK-TKI耐药
ALK突变又被我们称为「钻石突变」。临床试验中,接受ALK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最高可以达到70%[2],而针对ALK抑制剂的耐药问题,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现存的大部分ALK抑制剂不存在交叉耐药,更为患者们的长期生存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然,与EGFR抑制剂类似,ALK也会出现旁路激活,同理,可用ALK靶向药物联合对应的继发突变靶向药,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ROS1、KRAS、BRAF、RET等罕见突变TKI耐药
目前,针对ROS1、KRAS、BRAF、RET等罕见突变均有对应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但针对以上罕见突变的耐药研究,临床上暂没有较大突破。针对这类罕见突变的耐药,我们可以考虑的后续治疗方案也可参照EGFR与ALK的应对策略,包括:进行后续基因测序,分析旁路激活继发突变,采取对应的靶向药物;开展经治肺癌的后线治疗,例如ADC药物、PD-1联合治疗等。
以上的治疗策略相对较为复杂,但还是那句话:面临靶向药物耐药,建议一定要明确后续的继发靶点,争取更多的靶向药物与治疗机会。因此,耐药后应该积极配合医生做基因检测等复查,针对性用药。
经治肺癌二线方案
如果是未找到,或无法再次检测找到靶向耐药原因,这个时候肺癌患者可以选择的方案则转变为:经治肺癌二线方案。很多时候,患者都会有个误区:肺癌的二线治疗方案就是化疗±抗血管治疗。
但事实是:
随着近年来癌症医学的飞速进步,比单纯化疗更有效,或者有些更安全的方法已经逐渐问世!ADC、双特异性抗体、免疫联合治疗方案等都在耐药人群中进行了相应的探索,有多项研究正在开展,有些方案已经获批用于耐药患者的治疗。
ADC药物
ADC类药物,就是近年来首当其冲的突破性药物,为肺癌的治疗带来了全新的希望。
ADC全称叫做抗体偶联药物,通过将细胞毒性载荷搭载到单克隆抗体之上,实现对癌细胞的精准杀伤。
目前在肺癌领域,已经有HER2、TROP2等靶点的ADC药物获批用于治疗耐药后的患者,还有更多靶点的ADC药物,以及ADC+免疫/靶向治疗等联合疗法正在研发之中。
PD-1+化疗+抗血管生成抑制剂
不少读者可能会有个疑惑,为什么我们在肺癌患者靶向药物耐药的应对策略中,不提明星药物PD-1抑制剂?事实上,PD-1抑制剂针对靶向药物耐药的患者,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有效率不高!针对靶向耐药的肺癌患者,无论是哪种PD-1抑制剂,单药治疗的效果都很不理想。在临床探索中,目前只有PD-1+双药化疗+抗血管的四联方案才有一定疗效[3]。
双特异性抗体
双特异性抗体是一类同时靶向两个不同靶点的抗体类药物,一个药就能起到双药联用的效果。有些双特异性抗体通过靶向不同细胞上的靶点,还能起到一些特殊的作用,比如引导T细胞去杀伤肿瘤。
目前在靶向耐药肺癌患者中,可以应用的双特异性抗体主要有两类:
靶向EGFR和MET。MET的过度激活是EGFR耐药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双特异性抗体同时抑制EGFR和MET就可以逆转肿瘤的耐药。
靶向PD-1和VEGF。VEGF是一个抗血管的靶点,与免疫治疗具有协同作用,再联合双药化疗就类似于上面提到的PD-1+双药化疗+抗血管的四联方案。
临床试验
在对于靶向药物耐药后没有明确靶点的情况下,面临病情进展,积极选择新药相关的临床试验,也是耐药后的重要治疗选择。目前国内三级医院参与的临床研究较多,可向主治医生进行相应咨询或在网站上查找相关信息。
靶向治疗耐药,并不意味着肺癌患者的「山穷水尽」。只要运用好合理的治疗手段,我们同样可以迎来治疗上的「柳暗花明」。同时,我们也提醒各位患者:服用靶向药期间,大家应该定期复查,一旦出现耐药迹象(比如症状加重、影像学检查提示),则应选择积极与医生沟通,科学合理用药。
文章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同类文章排行
- 肿瘤靶向治疗耐药后怎么办?
- 芦康沙妥珠单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崭露头角
- 重磅!脑转移小细胞肺癌用上塔拉妥单抗临床获益率高达90%,或可推迟全脑放疗!
- 二期研究揭示K药联合同步放化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率显著提高
- 可吸入脂质体递送奥希替尼和DNA:治疗肺癌的创新策略
- 胃癌容易复发!一旦格局打开,妥妥拿捏癌细胞!
- 埃万妥单抗联合拉泽替尼与奥希替尼:EGFR突变晚期肺癌的成本效益分析
- 疾病控制率达64.86%!新一代溶瘤病毒VG161重启晚期肝癌治疗新机
- 靶向药—洛拉替尼展现奇迹:70%肺癌患者接近治愈
- 新辅助阿美替尼治疗不可切除III期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表现令人振奋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