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有EGFR基因突变检测出问题?
选择这个题目和相关文献编译内容,是为了基因突变全阴性的肺腺癌患者作为一个启示。并让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基因检测技术,基因检测的结果是肺癌患者靶向药、免疫治疗药物的参考依据,但是不应该成为绝对的“判决书”,尤其是全阴性突变的肺腺癌。今天这篇文章仍然是选自国际学术期刊《肺癌》的最新刊例研究,相关数据大家可以从本文获得佐证。
由于EGFR基因突变在非小细胞肺腺癌的高突变频率,所以围绕EGFR基因突变存在很多靶向药,目前第三代EGFR靶向药奥希替尼成为EGFR基因典型突变肺癌的一线治疗措施,具体的用药可能是奥希替尼单药,也可能是奥希替尼联合其他的药物。当然用药之前需要进行基因检测明确是否存在EGFR基因突变,目前国内外相关指南推荐使用各种EGFR基因突变检测方法,包括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
美国批准了一项EGFR基因伴随检测系统(CobasEGFR突变检测系统),用来检测EGFR基因的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21号外显子L858R点突变、以及这两个典型突变是否伴随T790M突变,这个检测系统使用的是PCR技术,使用较少的肿瘤组织样本或血液样本,相比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的结果也高度一致。自2013年起,在三代靶向药奥希替尼的大规模临床试验项目中,超过7000份肿瘤组织样本使用了CobasEGFR突变检测系统确定EGFR基因突变情况,下面的研究就是对这个检测结果做了回顾性分析,探讨EGFR基因检测的挑战。
1、91%的肿瘤组织样本足以进行检测,不是100%
这个研究整理了来自全球9项奥希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试验数据,按照样本类型、疾病分期和地理位置做了分析,以确定肿瘤组织样本检测的充分性和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该研究包括4864例活检肿瘤组织样本和2402例手术切除样本,其中91%的样本检测充分,95%的活检样本和99%的手术切除样本获得了有效的检测结果(注意不是100%)。下面则是更重要的信息:
12%的活检样本检测不充分,主要的原因是肿瘤细胞含量不足(占比42%)和活检组织体积不足(占比35%);
3%的手术切除样本检测不充分,主要的原因是样本中肿瘤细胞含量不足(占比55%)和样本制备不当(12%);
检测不充分性在不同疾病分期存在差异,可手术切除的IA期至IIIA期肺癌的检测不充分性为3%,而晚期肺癌一线和二线治疗之后检测不充分性高达10%至15%。
样本充足的情况下,不可切除晚期肺癌检测成功率为93%,可切除IA期至IIIA期检测成功率最高是99%。
2、基因检测结果是参考,但不能绝对依赖
其实我们癌度之所以写这个文章也是因为病友群很多患者反映自己的基因检测报告是阴性的,没有突变,所以没有靶向药的治疗机会。我们之前一直强调癌症疾病的本质是人体细胞基因突变,没有基因突变是不会发生癌症的。从上面的7000多肿瘤组织样本的基因检测可以得出基因检测技术不是100%准确的,即便是将CobasEGFR突变检测系统换成二代基因检测技术也是如此,因为您如果仔细阅读本文就知道有些检测在样本方面出了问题,使用什么基因检测技术都没用。
既然发生了这个疾病,那么一定要找到驱动这个疾病发生的基因突变,不要去接受全阴性基因检测结果,放弃了靶向药治疗机会,如果就只有免疫治疗的单行道,一旦碰上炎症、不良反应或病情进展,就真的将抗癌的路走窄了。
文章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同类文章排行
- 为什么总有EGFR基因突变检测出问题?
- 免疫相关副作用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率显著相关
- 最新《自然》指数:2024年中国的癌症研究产出位居世界第一
- 艾力斯做出了一款爆卖的抗癌药
- 全新研究揭秘,免疫治疗相关副作用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关键影响!
- 帕尼单抗联合索托拉西布治疗KRAS突变肠癌总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别,但似乎也不算失败!
- 化疗腹泻不再怕!预防与治疗全攻略来了
- 肺癌患者放疗期间肺康复管理显著提升体能,减少严重肺炎发生!
- 癌症治疗副作用让人崩溃?这些饮食“自救”建议一定要看
- 这20个癌症信号,很多人一开始都意识不到!这6类人群尤其要注意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