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临床肿瘤研究前瞻:押注ADC,实体瘤免疫治疗有突破
获悉,默沙东(MRK.US)和第一三共株式会社(Daiichi Sankyo)周六公布了药物ifinatamab deruxtecan(I-DXd)治疗肺癌患者的2期试验的中期结果,该药物属于一种称为抗体偶联物(ADC)的新型癌症药物类别。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HR+/HER2-乳腺癌是主要的亚型之一,其人口基数大,一线治疗进展后仍有未满足的临床需求。近期,亿腾景昂研发的新型、口服HDAC抑制剂景助达上市申请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适应症为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用于治疗HR+/HER2-,经内分泌治疗复发或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7月25日,广东、广西、北京等多个省市陆续开出首张处方。这一重要突破为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有望改变这类患者的治疗格局。
近日,山姆自有品牌一款弱碱性天然矿泉水被传是“生仔水”“招弟水”,引发网友热议,“矿泉水被传能生儿子被抢脱销”话题登上热搜。
近日,金华的赵女士在体检时发现血色素(即血红蛋白)只有44g/L(正常人一般在120g/L),确诊重度贫血?。
27岁的北北从小就患有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SMA),这让她的身体机能逐年退化,生活中依赖呼吸机和病床。然而,尽管身体的限制,她始终心怀梦想和希望,而带给她力量的正是她最喜欢的偶像——檀健次。
据抖音“中英家庭(英国基思大叔和东北大姨)”最新作品称,吃“干巴面包”走红的网红大叔已去世。
在肺癌领域,出现组织学转化(HT)的患者并不是罕见个例,约3-14%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在接受靶向治疗后往往会“摇身一变”,转换为侵袭性更强、恶性程度更高的小细胞肺癌(SCLC)。为明确该转变机制,来自Weill Cornell医学院的Harold Varmus教授团队在《Science》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进展,通过建立ERPMT小鼠模型揭示了肺腺癌(LUAD)向SCLC转化过程中的关键分子事件。同时,来自荷兰肿瘤研究所的著名分子遗传学科学家Anton Berns 也在《Science》上对该研究发表了评论文章。
肝胆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及胆道恶性肿瘤(BTC)。肝胆恶性肿瘤发病隐匿,大多数初诊患者即处于晚期。系统治疗在这部分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近年来,随着诊治水平的提高,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CLL的治疗目标以延长患者生存,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主。NCCN 2024.V3版CLL/SLL诊疗指南中指出,目前CLL/SLL一线治疗可选择的治疗模式包括持续治疗(以BTK抑制剂为基础)和固定疗程治疗(维奈克拉为基础和传统免疫化疗)两种,但即使处于新药时代,部分患者仍会出现疾病进展或转化,在目前的治疗选择下CLL仍存在较多未被满足的需求,例如:如何最大限度延长1L和2L治疗疗效的维持时间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优化现有的治疗选择以克服耐药以及如何将新的靶向治疗手段运用到CLL的治疗当中等。在8月16日-18日举办的2024 CACA整合血液肿瘤大会上,江苏省人民医院朱华渊教授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治进展》为题进行了汇报。
2022年底,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将癌痛患者的诊疗满意度纳入评估指标,强调建立全院疼痛综合管理流程、提升疼痛诊疗水平、加强患者及家属宣教的重要性。 因此在癌症患者管理中,多学科团队协作的疼痛综合治疗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本文通过文献回顾,总结慢性癌痛的定义、分类、评估要点、治疗原则及治疗手段,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成人癌症患者疼痛管理的整体思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内分泌科、北京市糖尿病研究所教授杨金奎团队研究发现,2007至2021年间,我国与肥胖相关的癌症发病率以每年3.6%的惊人速度增长,这一增长在年轻人中尤为明显,而与肥胖无关的癌症发病率则保持稳定。近日,相关研究发表于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Med。
近期,广州一名男子因为五年未清理耳朵内的耳屎,导致严重的耳部问题。据《广州日报》报道,受害者小冯(化名)因右耳长时间感到闷堵和疼痛,最终在医生的检查下被诊断为“外耳道胆脂瘤”。
中国前十的肿瘤医院排名及其简介
根据最新的资料,熬夜会导致一系列身体健康问题,包括但不限于皮肤问题和体臭。
2021年高考,安徽女孩夏夏在考场来了一场“意外晕倒秀”,本以为只是小插曲,没想到这一倒却倒出了大麻烦。后来,她被确诊为恶性骨肉瘤,从此开启了一段艰难的抗癌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