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癌症,是一个大难题。正因如此,相比于事后补救,我们更应该通过事前预防,降低癌症发生的风险。下面是癌症最爱的 7 个字,快看看你中了几个。
近年来,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据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随着2016年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和中国台湾桃园林口长庚医院的医学科学家联合在《科学》杂志旗下的《转化医学》子刊上发表了关于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与台湾和整个亚洲的肝癌普遍潜在相关的学术论文,中药在医学界引起广泛关注,与此相关的中药毒性,尤其是肝毒性问题,亦被热议。
但是药物说明书中是不会写明药物临床试验的有效率等数据的,所以我们需要自己查阅相关文献,或者从医生那里听到一些专业的名词,比如药物的OS、PFS、ORR,而他们都是什么意思呢?
科普君最近看到很多觅友都有这样的问题,去医院体检,胸部CT显示有肺结节,是肺癌吗?要不要手术?需要注意什么?
按照中国癌症中心2019年初公布的数据,我国目前每年各类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死亡约233.8万人,其中60万人左右死于肺癌。数据触目惊心!
为什么会出现骨髓抑制呢?因为化疗的作用机理,就是杀伤体内增殖旺盛的细胞(主要针对肿瘤细胞,因为它增殖非常旺盛)。
癌症仍然是威胁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而真正导致死亡的多数原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疾病在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副作用。有研究发现,肿瘤并发症引起死亡占74.2%(92/124)。[1]
抗血管生成药物在靶向药耐药和化疗效果不理想后,依然给肺癌患者带来一道曙光。在获知这类药物标记着肺癌治疗又一里程碑的同时,我们更加关注是否药物的禁忌症和用药注意事项。
之前,对于无基因突变的晚期肺癌患者,只能采用化疗,5年生存率不到5%。PD-1药物出现后,治疗格局有了些改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指导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与觅健联合发布的《2019中国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白皮书》中显示:36.27%的癌症患者存在睡眠障碍,28.42%的癌症患者担忧家庭压力,有13.21%的患者表示在近一周内有自杀倾向。总体来看,睡眠障碍、家庭压力和压抑是癌症患者三大最常见的心理困扰。
长久以来,化疗、放疗、手术曾是肺癌治疗的三大手段。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分子分型、生物学行为的深入了解,肺癌治疗诞生了新的三大“利器”--靶向、免疫、抗血管。
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其中小细胞肺癌(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15%-20%,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近年来靶向、免疫治疗等新药层出不穷,给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希望。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同时也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2015年,中国新增肺癌患者73.3万人,约占所有癌症患者的17%。在这个冰冷的数字背后,也许你并不知道,约60%的患者确诊就是晚期,肿瘤发生了转移,不能使用手术根治,只能考虑化疗、靶向或者免疫等手段进行全身治疗。
肿瘤免疫治疗近几年全球发展非常迅速,中国亦然。自去年6月首款PD1单抗在国内上市后,在短短1年半的时间内共有6种不同的PD1/PDL1单抗抢先上市,布局于多个肿瘤。在PD1/PDL1扎堆上市之时,要如何区别这些免疫药物的用法?价格如何?有哪些赠药政策?小编今天给整理了最新的PD1/PDL1药品信息,助大家用好这六个免疫药。
2019年全球重大乳腺癌会议SABCS (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在12月10-14日召开,现场新数据爆棚,乳腺癌治疗布局即将革新。其中,一款抗HER2新型药物DS-8201以非常亮眼的临床疗效,成功轰动全场,有希望成为乳癌抗HER2方面的突破性新药,数据公布当天,《新英格兰》杂志也同步发布了DS-8201的研究结果。快随小编看看这个强势的新药。
PD1/PDL1免疫治疗可引起独特的事件——超进展,即肿瘤不但不减小,反而增大速度较治疗前更快。这种现象不得不防。临床研究已初步发现多种基因突变(EGFR、MDM2/4、CDKN2A/B等)及高龄、转移灶多是超进展的危险因素。近日,又有新研究发现了其他潜在的超进展患者特征,一起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