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的标准一线化疗是紫杉醇联合卡铂。然而现阶段化疗联合其他类型治疗,特别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益处尚不清楚。近期,医学顶刊新英格兰杂志同时刊发了两项3期临床实验的主要结果,分别探究了化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以及化疗联合Dostarlimab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中的协同作用。本文将通过这两项试验带领大家展开对子宫内膜癌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具体讨论,并对未来的治疗与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近日,clinicaltrials.gov网站登记了一项PD-1/VEGF双抗Ivonescimab(依沃西单抗,AK112)联合化疗头对头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单抗,K药)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转移性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III期研究(HARMONi-3)。
日本近畿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的HidetoshiHayashi等开展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单臂二期临床试验(WJOG10818L),奥希替尼与阿法替尼轮换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
胆管癌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癌症,虽然它少见,但其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目前,该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迄今为止也没有明确的治疗方法,虽然一些人通过化疗获得了症状改善,但效果并不显著。由于该疾病没有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因此确诊患者往往属于疾病晚期,这对治疗的有效性和预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随着气候的变化,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及消化等都会有明显改变,而对于肿瘤患者在放、化疗的情况下,更容易引发营养不良。夏季气温高,微生物也多。癌症患者应该如何安度长夏,从饮食起居角度,以下给你贴心的建议: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导致HCC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在20-30%的病例中,NAFLD可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约有20-25%的NASH患者会发展成肝硬化,这是导致HCC发展的强风险因素之一。
结直肠癌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2位,死亡率居第4位,以手术、化疗和放疗为主要综合治疗。对于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来说,化疗疗效已进入平台期,分子靶向治疗逐渐成为改善晚期结直肠癌生存预后的重要治疗手段。
局部晚期直肠癌的盆腔放化疗可将盆腔疾病复发风险降低至10%以下,自1990年以来一直是北美的标准治疗。然而,盆腔放化疗有短期和长期毒性作用。2004年,一项随机试验证实,与单独使用氟尿嘧啶相比,使用FOLFOX方案(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和奥沙利铂)进行术后(辅助)化疗可延长无病生存期。这些发现促使研究FOLFOX新辅助治疗是否可以在不增加复发风险的情况下消除放化疗。最近新英格兰杂志(NEJM)刊发了PROSPECT试验的中期结果(化疗单独或化疗加放疗治疗接受手术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结果提示对于可接受保留括约肌手术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不劣于单独新辅助放化疗。今天,让我们通过本次试验来详细探究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现状和未来前景。
近两年来,除了CAR-T疗法备受万众瞩目外,基于自然杀伤(NK)细胞的免疫疗法已成为治疗实体瘤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特别是,一线或维持治疗失败的患者在免疫疗法联合其他方法后获得了良好的反应。
一年一度的ASCO盛大召开,为我们带来诸多领域的研究新进展,肺癌在我国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中常见的组织学类型,约占全部肺癌的85%左右。由于肺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难以早期发现,约70%NSCLC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靶向、免疫等新型治疗药物为肺癌的诊疗带来了显著的进步,如何进一步提升治疗疗效也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中国是胃癌发病大国,大部分胃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进入晚期阶段,仅能通过药物治疗来延长生存。然而,胃癌恶性程度高,相对缺乏有效的可治疗靶点,因此晚期患者生存预后并不佳。所幸,新靶点治疗的不断探索逐步突破了困境。6月3日下午13:06(美国东部时间),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全体会议快速摘要更新会场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公布GLOW研究的阳性结果,有望为胃癌靶向治疗新增治疗选择。
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大会于6月2日-6月6日(美国东部时间)于美国芝加哥盛大召开。作为肿瘤领域具权威性的年度盛会,多项重磅研究结果公布。其中ADC凭借优异的抗肿瘤效应和高效低毒的安全性,已经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一代新星。本次ASCO大会中公布了多个新型ADC药物的研究结果,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吧~
在过去的十年中,免疫治疗,尤其是以细胞为基础的免疫治疗,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采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细胞转移治疗晚期实体瘤显示出良好的疗效。TIL治疗是一种利用患者自身实体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为基础的免疫治疗。本文就TIL分离和产生的策略和面临的挑战作出概述。并对目前TIL治疗的临床经验进行了总结和讨论。最后,讨论了TIL在实体瘤治疗中的局限性、未来的潜力和方向。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s)在促进癌症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中起着关键作用。FGFR基因改变可导致多种癌症的发生,包括尿路上皮癌、胆管癌、乳腺癌、胃癌、肝癌和肺癌。FGFR抑制剂erdafitinib是一种口服药物,于2019年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FGFR替代性尿路上皮癌。
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大会于6月2日-6月6日(美国东部时间)于芝加哥盛大召开,进行前沿的临床肿瘤研究成果分享。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力教授在会上分享了关于双靶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ADC)用于实体瘤患者I期的试验结果。为传递中国学者的声音,医学界肿瘤频道特邀张力教授针对研究进行专业解读分享。
ASCO年会上发表的随机IMbrave050试验的患者报告结果表明,与积极监测手术切除或消融后疾病复发风险高的HCC患者相比,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的辅助方案不会对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