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041是一种潜在全球同类靶向CLDN18.2蛋白的自体CAR-T细胞候选产品,用于治疗CLDN18.2阳性实体瘤,主要治疗胃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及胰腺癌。
鼻咽癌在广东、广西较为高发,甲状腺癌在天津、浙江高发,前列腺癌在经济较发达地区高发。《中华肿瘤杂志》发表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重磅文章,公布2016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数据,提供各省主要癌谱流行情况。
昨天,是第112个国际护士节,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倡议中国乳腺癌护理团队共同为爱发声:“我的5分钟,护你做自己”。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1200位白衣天使,献出自己的5分钟,实践皮下制剂的注射方法和技巧,期待每一位乳腺癌患者都能实现身心治愈,回归健康生活。
小细胞肺癌(SCLC)作为一种难治性疾病,进展快、易复发,极大困扰着研究者和患者。近年来,我国对于SCLC的研究逐渐增多,在其精准治疗领域取得了一定突破,发表了多项重磅研究成果,共同参与了全球小细胞肺癌临床探索的新篇章。如今,SCLC患者与医生在拥有全新治疗选择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思考。
2023年4月21日~22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3年CSCO指南会”在广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200余名肿瘤领域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切磋学术,见证指南更新。值此会议之际,诚邀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俊教授,分享新版《2023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管理指南》的更新要点及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管理。
尽管外界对于癌症疫苗十分悲观,Moderna医学官Paul Burton却对此表现出的信心,“我认为,我们将能够针对不同肿瘤类型,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个性化癌症疫苗。”
2023 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AACR)已圆满落幕,在本次会议上共有 98 家中国企业发布基于自身项目的研究进展,恒瑞医药公布了其ADC产品SHR-A1811,在HER2表达/突变的不可切除、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中开展的临床前研究数据及临床Ⅰ期试验数据。特邀该Ⅰ期临床试验研究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教授与姚和瑞教授,点评临床意义,解读研究数据。
2023年4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团队在国际肿瘤学期刊《柳叶刀·肿瘤学》(The Lancet Oncology;IF:54.433)上发表了研究论文“Toripalimab combined with definitive chemoradiotherapy in locally advanced o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C-CRT-001): a single-arm, phase 2 trial”。EC-CRT-001研究1是在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中探索PD-1单抗联合标准放化疗的疗效、安全性和潜在生物标志物的2期试验,并证实特瑞普利单抗与标准放化疗联合应用可为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提供令人鼓舞的疗效和可接受的安全性。对此,特邀中肿放疗团队分享该研究成果、研究背后的故事以及研究带来的临床意义和启示,让我们一起聆听食管鳞癌中国之声
2017~2021 年我国健康体检人次数由 4.06 亿人次增长至约 4.88 亿人次,健康体检市场规模由 1511 亿元增长至 2011 亿元。但支出增加可能并没有换来我们想要的结果,健康体检的需求,「早早发现癌症减少癌症死亡」似乎没有实现。2022 年 2 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数据告诉我们,每年死于癌症的中国人依然在缓慢上升。其中,男性的前列腺癌、结直肠癌,女性的宫颈癌、乳腺癌在过去的几年里导致的死亡增加尤为重要。
2023年第20届欧洲神经内分泌肿瘤协会(ENETS)年会于奥地利维也纳盛大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析神经内分泌肿瘤领域前沿研究成果。大会全程亮点纷呈,琳琅满壁,特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介入科王于教授深入分析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关研究进展,并就转移模式、Ki-67指数、基因亚型、肝酶水平、血液学指标等对疾病预后评估与管理价值进行剖析,盼能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的临床管理提供宝贵的参考方向。
无论中国还是全球,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前列。手术、放疗、药物治疗(如化疗、靶向、免疫治疗等),被称为肺癌治疗的 “三驾马车”。其中,约60%-70%的肺癌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需要进行放射治疗。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放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给肺癌患者带来新的机遇。对此,特邀上海市肺科医院许亚萍教授介绍放射治疗在肺癌领域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
2023年4月21日~22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3年CSCO指南会”在广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200余名肿瘤领域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切磋学术,见证指南更新。会议期间,特邀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院梁军教授解读了免疫治疗应用的指南亮点与进展。
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初诊时转移性前列腺癌占比较高,是前列腺癌患者长期生存率较低的关键因素。4月15日~21日是第29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主题为“癌症防治 全面行动——全人群 全周期 全社会”。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立体化癌症防治体系,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癌症早诊率和生存率。值此肿瘤防治周之际,特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郭剑明教授分享前列腺癌领域从早诊早治到晚期疾病阶段的全程管理经验与未来方向。
“2023复旦中山肺癌共病多学科论坛”近日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以“呼吸与共,创融新声”为主题,邀请众多肺癌及相关疾病领域专家和学者,聚焦肺癌全程管理热点问题与最新进展,研讨“肺癌共病”精准诊治与多学科融合。会议期间,特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陈智鸿教授解读肺癌共病的临床管理经验与发展。
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是具有影响力的肿瘤领域学术盛会之一。2023 AACR年会于4月14日-19日在美国奥兰多举行,多项中国研究亮相国际舞台,受到广泛关注。肢端和粘膜黑色素瘤是中国黑色素瘤常见的亚型,近年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加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斯璐教授在本次AACR大会上报告了Tebotelimab治疗粘膜黑色素瘤的 I期研究结果。
2023年4月21日~22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3年CSCO指南会”在广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200余名肿瘤领域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切磋学术,见证指南更新。大会期间2023版《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重磅发布,特邀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郭晔教授对指南更新要点进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