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多学科团队开创肿瘤“冷+热”消融治疗新模式
以一枚直径只有1毫米的细针直抵肝脏肿瘤位置,先是低温氩氦刀冷冻消融,然后再是高温射频消融--如此冷热交替叠加的治疗技术,是为上海多学科团队创新的一种“影像引导下的多模态消融治疗实体肿瘤临床解决方案”。
由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徐敏教授牵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共同参与的这一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主要针对不可手术切除的肝脏实体肿瘤患者(包括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期望通过精准融合冷冻与射频的多模态消融技术,在“破坏”肿瘤的同时,能够激发患者全身机体抗肿瘤免疫响应,进而达到控制肿瘤转移的目的。目前项目已进入临床研究部分。
近年来肿瘤微创消融治疗发展迅速。肿瘤的局部消融治疗是借助影像设备的引导精准定位,原位灭活肿瘤细胞、降低肿瘤负荷、缓解局部症状、改善愈后的一种治疗手段。最常用的消融手段主要包括冷冻消融(冷)和射频消融(热),现已在肝、肺、肾、骨、甲状腺、乳腺、淋巴结等良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广泛应用。
徐学敏教授昨天(7日)下午告诉记者说,氩氦刀冷冻消融和射频消融技术,在临床使用上已非常普遍和成熟。此次将两种微创消融手段联用,是想造成肿瘤组织内温度与应力迅速变化,使肿瘤细胞和微血管完全破碎,彻底摧毁肿瘤,达到冷热联合消融1+1>2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在得到诸如温度场控制、病灶精准导航等支撑技术的支持下,联合消融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安全性、并发症等情况,都较传统方法有很大改善。
“同样重要的另一个研究发现,是这一技术通过组织温度和机械力协同作用,在原位破碎肿瘤细胞的同时,还保存了更多的肿瘤抗原。也就是说,这种局部治疗方法,可以同时实现进一步激活机体的天然和主动性免疫响应,达到控制肿瘤复发转移、最终提高患者生存率的目标。”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主任李文涛教授进一步介绍说,先前的动物模型实验,已证实了“前冷后热”消融能够提高生存率,并且可获得某些免疫指标持久的提升。课题组对之后的临床结果,同样表示乐观期待。
据悉,作为国家重大公益性项目,本市肿瘤医院、第六人民医院等部分三级医院将3年时间内,为符合条件的200名患者提供不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费用的部分资助,包括免除联合手术及材料费,并能够享受相关项目的免费复查。未来这一治疗方法形成临床操作规范后,还将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并将推广到其他类型的癌症患者。
同类文章排行
- 30岁戒烟成功,因肺癌死亡的概率不到2%:有5种症状的人,快戒烟
- 国家癌症中心首次公布各省癌症高发地图
- 乳腺癌的治疗模式与发展
- 跨国药企牵手本土医药融合加速,礼来本土化创新之路行深致远
- 肿瘤患者如何降低感染风险?
- 肺癌放疗进展盘点
- PE-cfDNA检测EGFR敏感突变适用于临床实践
- 食管癌全程优化管理迎接免疫2.0时代!
- PSMA PET成像让前列腺癌无处遁形
- KEYNOTE-394:让最大限度延长中晚期肝癌的OS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