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快报 | 「夜猫子」更易得乳腺癌?宫颈癌治疗模式或将改写?
「百灵鸟」女性患乳腺癌几率低
英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大会(2018NCRIconference)上,一项最新研究调查了女性的睡眠方式与乳腺癌发病数据。结果显示,「百灵鸟」型女性(早起型)相比于「夜猫子」型女性(晚睡型),患乳腺癌的风险更低。
研究团队通过「孟德尔随机化」的方法,分析了两部分数据。(英国生物银行项目以及国际乳腺癌协会(BCAC)开展的全基因组乳腺癌关联研究)
对来自BCAC的122,977例乳腺癌和105,974例未患乳腺癌(对照组)的女性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与偏好夜晚活动,晚睡的「猫头鹰」型女性相比,那些更偏好白天的,早起的「百灵鸟」型女性的乳腺癌患病风险降低了40%。
研究还发现,如果睡眠时间超过常规推荐的7-8小时,每多睡1小时,乳腺癌风险就会增加20%。
对英国生物银行的数据分析得到了相似的结果:「百灵鸟」型女性乳腺癌风险降低了48%。同时还发现睡眠持续时间的增加和睡眠的碎片化会增加乳腺癌风险,但相关性证据较少。
(滑动查看研究详情)
研究团队希望通过大规模人群的遗传数据来进一步了解,身体自然生物钟的破坏将如何影响乳腺癌风险。
ICI的安全性分析
一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癌症中安全性相关的系统性回顾和meta分析在本月8号发表在BMJ上。
分析涵盖了头对头的二期和三期随机对照研究,对比了2种或者3种治疗方法或者同一ICI药物而使用不同的剂量,包括:Nivolumab、Pembrolizumab、Ipilimumab、Tremelimumab、Atezolizumab,常规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及其组合),2种ICI药物,或者1种ICI药物联合常规治疗。
分析结果:所有不良事件的ICI药物的一般安全性从高到低排列如下:Atezolizumab、Nivolumab、Pembrolizumab、Ipilimumab和Tremelimumab。
与常规治疗相比,ICI药物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主要发生在皮肤,内分泌系统,肝脏和肺。服用一种ICI药物通常比服用两种ICI药物或一种ICI药物联合常规治疗更安全。
(滑动查看研究详情)
在五种ICI药物中:
Atezolizumab患甲状腺功能减退,恶心和呕吐的风险最高。
Pembrolizumab的主要副作用是关节痛,肺炎和肝毒性。
Ipilimumab的主要影响皮肤,胃肠道和肾脏毒性。
Nivolumab毒性范围窄,主要引起内分泌毒性。
综合分析表面,Nivolumab在安全性方面是最佳选择,特别是对于肺癌的治疗。
几岁可以停止宫颈癌筛查?
目前,全球推荐的宫颈癌停止筛查的年龄在50-70岁之间。但是,宫颈癌在老年女性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
TaliaMalagon等人采用宫颈癌筛查的Markov模型来评估不同年龄停止宫颈癌筛查后的宫颈癌风险,以此确定适合停止宫颈癌筛查的年龄。相关结果近日发表在《LancetOncology》上。
对于80-84岁的女性(不包括子宫切除术后的女性),宫颈癌发病率高达71%。
未接种HPV疫苗、从不进行筛查的女性,宫颈癌风险约1/45。
而在25-69岁间,每3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检查的无HPV感染女性的宫颈癌风险降低至1/532。
将女性停止细胞学检查的年龄从55岁提高到75岁,可降低晚年的癌症风险。
一位筛查史不明确的70岁女性,若停止筛查,其平均余生风险为1/588;若其细胞涂片阴性,则风险降至1/1206;若HPV检测阴性,则风险降至1/6525;若细胞和PHV检查均阴性,则风险降至1/9550。
(滑动查看研究详情)
研究者提议,或许可通过将停止宫颈癌筛查的年龄推迟到75岁来降低宫颈癌风险(尽管收益在减少)。但55岁以后高危型HPV检测呈阴性的妇女在余生中患宫颈癌的风险较低,她们可能需要比目前建议的时间更早停止宫颈癌筛查。
宫颈癌微创手术治疗复发风险更高?
近日,NEJM连发两篇研究,包括MD安德森肿瘤中心和麻省总医院在内的多研究团队表明,相比传统的开放性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相比,微创切除术对早起宫颈癌的治疗预后并无优势,甚至复发率高达4倍。
这两项研究给妇科肿瘤领域带来很大震撼。研究人员鉴于这两项研究,认为不能再向早期宫颈癌患者推荐微创切除术。
事实上,MD安德森肿瘤中心对早期宫颈癌女性的治疗管理已经做出调整。这些患者不再接受微创手术,而只进行开放性手术。这项研究可能还会影响疾病治疗指南。
维生素D的能否预防癌症?
既往有文献表明,维生素D的补充可能可以预防包括肝癌在内的多种癌症。而最近发表在《JAMAOncology》上的一篇文章表示,高剂量维生素D补充剂每月处方长达4年,不含钙可能无法预防癌症。
文章源自肿瘤时间,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同类文章排行
- 30岁戒烟成功,因肺癌死亡的概率不到2%:有5种症状的人,快戒烟
- 国家癌症中心首次公布各省癌症高发地图
- 乳腺癌的治疗模式与发展
- 跨国药企牵手本土医药融合加速,礼来本土化创新之路行深致远
- 肿瘤患者如何降低感染风险?
- 肺癌放疗进展盘点
- PE-cfDNA检测EGFR敏感突变适用于临床实践
- 食管癌全程优化管理迎接免疫2.0时代!
- PSMA PET成像让前列腺癌无处遁形
- KEYNOTE-394:让最大限度延长中晚期肝癌的OS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