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药新生 沙利度胺对化疗止吐效果显著
沙利度胺(商品名反应停,化学名称为α-酞胺哌啶酮),是一种合成性谷氨酸衍生物。1956年作为镇静药广泛应用于失眠及妊娠反应等的治疗,后因严重的致畸性即“反应停事件”而撤出市场。但是由于沙利度胺广泛的药理作用,研究人员将其应用在多个领域,如皮肤病、风湿性疾病以及癌症的治疗研究,如沙利度胺已通过FDA审批,成为复发和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标准治疗的一部分。
近日我国研究人员发现沙利度胺在防止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INV)问题上效果显著。这项CLOG1302研究也发表在了国际著名期刊J Clin Oncol上,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项让沙利度胺涅槃重生的研究。
CINV概述
在了解这项研究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CINV的发生机制和治疗现状。
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手段之一,然而有75%以上的化疗病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这一不良反应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呕吐者还可致水电解质失衡、营养缺乏,从而使肿瘤控制不理想。
目前认为CINV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引起:化疗药物刺激胃肠道,嗜铬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由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传入呕吐中枢而导致呕吐;化疗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直接刺激化学感受区,进而传递至呕吐中枢引发呕吐等。
CINV 分为急性、迟发性、预期性、突发性和难治性五类。虽然NCCN指南针对CINV的治疗方案不断更新,但是现实情况仍不尽人意。
CLOG1302研究
该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共入组656例患者,其中可评估患者有638例。研究对象均为使用含顺铂或多柔比星/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化疗的初治肿瘤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帕洛诺司琼+地塞米松+安慰剂(对照组321例);另一组接受帕洛诺司琼+地塞米松+沙利度胺(试验组317例)预防CINV,考察两种方案对CINV预防的疗效差异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对呕吐的延迟期和全程完全缓解率上均明显升高,分别为76.9%和61.7%(P<0.001)和66.1%和53.3%(P=0.001)。试验组恶心控制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7.3%和33.3%(P<0.001);全程:41% vs 29.6%(P=0.003),厌食平均分显著低于对照组(0.44±0.717vs 0.64±0.844;P=0.003)。试验组患者化疗后镇静、头晕、便秘、口干等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结果显示:沙利度胺联合帕罗诺司琼、地塞米松可成为预防CINV的新选择。
研究人员后期还发现沙利度胺止吐方案的优势人群为接受顺铂化疗的患者。目前沙利度胺和它的衍生物、类似物的作用机理及适应证仍在不断研究当中,相信其临床运用前景将越来越广泛。同时需要临床医生严格掌握好临床适应证,同时积极研发毒性较低的沙利度胺类似物。
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同类文章排行
- EGFR 阳性 III 期不可切除肺癌治疗进展
- 阿替利珠单抗在中国获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三周年
- 中国肺癌靶向治疗新药重要研究进展
- dostarlimab-gxly获批用于治疗dMMR复发或晚期子宫内膜癌
- retifanlimab获批用于转移性或复发性局部晚期默克尔细胞癌
- 晚期前列腺癌PSMA诊疗一体化治疗新格局
- 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获批!BRAF V600E突变型低级别神经胶质瘤患儿迎来首个全身治疗方案
- 莫博赛替尼为EGFR ex20ins突变NSCLC患者带来生存突破
- 从T-DM1纳入医保,看HER2+乳腺癌规范化诊疗
- 腹膜转移癌拥有光明的未来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