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药只需5分钟!强生重磅CD38靶向抗癌药Darzalex皮下注射剂型III期临床获得成功
2019年07月14日/生物谷BIOON/--美国医药巨头强生(JNJ)旗下杨森制药公司近日公布了评估皮下注射(SC)剂型Darzalex (daratumumab)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III期临床研究COLUMBA(MMY3012)的数据。结果显示,SC剂型Darzalex与静脉注射(IV)剂型Darzalex相比在药效和药代动力学方面具有非劣效性、给药耗时更短(5分钟 vs 3小时以上)、输液相关反应发生率更低(13% vs 35%)。
Darzalex SC采用了Halozyme公司的ENHANZE药 2019年07月14日/生物谷BIOON/--美国医药巨头强生(JNJ)旗下杨森制药公司近日公布了评估皮下注射(SC)剂型Darzalex (daratumumab)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III期临床研究COLUMBA(MMY3012)的数据。结果显示,SC剂型Darzalex与静脉注射(IV)剂型Darzalex相比在药效和药代动力学方面具有非劣效性、给药耗时更短(5分钟 vs 3小时以上)、输液相关反应发生率更低(13% vs 35%)。物递送技术开发,配方中含有重组人透明质酸酶PH20(rHuPH20)。目前,Darzalex IV已被批准用于某些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治疗。
Darzalex是全球首个靶向CD30的单抗药物,已获批一线、二线及多线治疗多发性骨髓瘤,2018年销售额突破20亿美元。该药也有潜力治疗高表达CD38的其他多种类型肿瘤。
COLUMBA研究首席调查员、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医院骨髓瘤科主任Maria Victoria Mateos医学博士表示:“这项研究表明,与目前的静脉注射制剂相比,皮下注射制剂Darzalex的药代动力学和疗效不亚于目前的静脉注射制剂,而且重要的是,提供了固定剂量的给药、较短的输注时间和较低的输注相关反应发生率的潜力。Darzalex IV已被证明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药物,一种新的皮下配方将为患者提供一种不同的体验,包括更短的给药时间。”
杨森研发公司肿瘤学全球医疗事务副总裁Mark Wildgust博士表示:“我们一直在探索新的方法来帮助患者,这些令人信服的研究结果增强了Darzalex新的给药途径的潜力。我们期待着这一皮下配方的监管申请,为MM患者带来这种新的治疗选择。”
COLUMBA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多中心研究,共入组了522例复发性或难治性MM患者,这些患者既往已接受至少3种疗法,包括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PI)和一种免疫调节剂(IMiD),或其疾病对一种PI和一种IMiD均难治。研究中,Darzalex SC治疗组(n=263)接受皮下注射Darzalex(固定剂量1800mg,与rHuPH20共同配制,rHuPH20浓度为2000单位/毫升),第1-2周期每周一次、第3-6周期每2周一次、第7周及之后每4周一次。Darzalex IV治疗组(n=259)接受静脉输注Darzalex(剂量16mg/kg),第1-2周期每周一次、第3-6周期每2周一次、第7周及之后每4周一次。每个周期为28天。Darzalex SC治疗组中,Darzalex以固定体积给予,3-5分钟内完成皮下注射。Darzalex IV治疗组,第一次、第二次和之后Darzalex静脉输注的中位持续时间分别为7.0小时、4.3小时、3.4小时。2个治疗组持续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不可接受的毒性。
结果显示,中位随访7.5个月,Darzalex SC治疗组与Darzalex IV治疗组在主要终点总缓解率(ORR)和第三个治疗周期第一天daratumumab谷浓度(Ctrough)方面具有非劣效性。具体数据为:(1)ORR方面,SC治疗组为41%、IV治疗组为37%(比值=1.11,95%CI:0.89-1.37,p<0.0001),达到了指定非劣效性标准。ORR在所有临床相关亚组均相似,包括基于体重。(2)Ctrough方面,SC治疗组谷浓度几何平均值为499mg/mL、IV治疗组谷浓度几何平均值为463mg/mL(比值=108%,90%CI:90%-122%),达到了指定非劣效性标准。(3)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2个治疗组具有可比性(HR=0.99,95%CI:0.78-1.26,p<0.9258)。(4)每次SC注射的中位持续时间为5分钟,而IV输注的中位持续时间超过3小时。
安全性方面,Darzalex SC与Darzalex IV相比最常见的(>5%)3/4级治疗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包括血小板减少症(14% vs 14%)、贫血(13% vs 14%)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3% vs 8%)。Darzalex SC与Darzalex IV相比输液相关反应发生率较低(13% vs 35%,OR=0.28,95%CI:0.18-0.44,p<0.0001)。导致治疗中断的主要原因包括进展性疾病(SC组43%,IV组44%)和不良事件(SC组7%,IV组8%)。
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同类文章排行
- EGFR 阳性 III 期不可切除肺癌治疗进展
- 阿替利珠单抗在中国获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三周年
- 中国肺癌靶向治疗新药重要研究进展
- dostarlimab-gxly获批用于治疗dMMR复发或晚期子宫内膜癌
- retifanlimab获批用于转移性或复发性局部晚期默克尔细胞癌
- 晚期前列腺癌PSMA诊疗一体化治疗新格局
- 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获批!BRAF V600E突变型低级别神经胶质瘤患儿迎来首个全身治疗方案
- 莫博赛替尼为EGFR ex20ins突变NSCLC患者带来生存突破
- 从T-DM1纳入医保,看HER2+乳腺癌规范化诊疗
- 腹膜转移癌拥有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