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利用仿生脂蛋白调节肿瘤基质提高纳米药物靶向肿瘤细胞的新策略
实体瘤中肿瘤基质细胞(如TAM、CAF等)和细胞外基质组成异常复杂的瘤内递送屏障,严重阻碍了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渗透及其靶向肿瘤细胞的递送。并且,瘤内肿瘤细胞分布呈高度异质性,即使制备了纳米制剂也难以突破上述递送屏障靶向肿瘤细胞,严重影响了其临床治疗效果。
针对上述难题,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张志文、李亚平研究员领导团队利用仿生脂蛋白系统,通过光热效应破坏肿瘤基质屏障,提高纳米药物靶向肿瘤细胞。这一新策略可显着抑制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2019年7月25日,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杂志以“Bioinspired lipoproteins-mediated photothermia remodels tumor stroma to improve cancer cell accessibility of second nanoparticles”为题在线发表了研究成果。
该研究设计构建了仿生脂蛋白载体分别包载光敏剂DiR(D-bLP)和化疗药物DM1(M-bLP)。研究发现D-bLP经静脉注射4T1肿瘤小鼠后能够高效靶向渗透其体内肿瘤组织,但在瘤内被TAM、CAF等基质细胞截留,无法到达肿瘤细胞区域。经808nm光照后,D-bLP产生的光热效应能够杀伤肿瘤基质细胞,破坏细胞外基质,从而突破肿瘤基质递送屏障。在此基础上,显着提高了二次注射的M-bLP在肿瘤组织的蓄积和渗透,使其到达瘤内肿瘤细胞区域的分布提高27倍,显着抑制了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效果显着优于脂质体对照组。
该研究揭示了肿瘤基质屏障对纳米药物瘤内分布的影响,提出并证实了通过调节肿瘤基质靶向肿瘤细胞递送的思路,为克服瘤内基质屏障靶向肿瘤细胞的药物递送提供了有意义的探索。
上海药物所张志文研究员和李亚平研究员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博士生谭涛为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和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同类文章排行
- 30岁戒烟成功,因肺癌死亡的概率不到2%:有5种症状的人,快戒烟
- 国家癌症中心首次公布各省癌症高发地图
- 乳腺癌的治疗模式与发展
- 跨国药企牵手本土医药融合加速,礼来本土化创新之路行深致远
- 肿瘤患者如何降低感染风险?
- 肺癌放疗进展盘点
- PE-cfDNA检测EGFR敏感突变适用于临床实践
- 食管癌全程优化管理迎接免疫2.0时代!
- PSMA PET成像让前列腺癌无处遁形
- KEYNOTE-394:让最大限度延长中晚期肝癌的OS成为可能
最新资讯文章
- 肿瘤药物舍力丹牌藏旗胶囊有防癌抗癌作用吗
- 服用凯美纳腹泻的副作用要怎么缓解
- 爱必妥多久出现耐药
- 清济堂止痛液要怎么使用?
- 如何提高肺癌免疫治疗二线疗效?王洁教授提出4项策略
- 清肺散结丸的治疗肺癌效果真的很好吗
- 鹤蟾片有什么不良反应
- 深入解读!心血管疾病或与癌症发生密切相关!
- 抗癌药格列卫对慢性粒白血病有什么效果
- 治疗肾癌的多吉美的副作用怎么减轻
- 巯嘌呤片10日一疗程还是30日
- 白血病告别化疗!阿斯利康靶向抗癌药Calquence获美国FDA突破性药物资格,销售或超$50亿
- 全球首批新药7个 第四款CAR-T疗法Breyanzi获FDA批准
- 胃癌恶心能吃志苓胶囊吗
- 双益安(比卡鲁胺片)的不良反应
- 妥卡替尼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 特罗凯用多久合适
- 莲芪胶囊功效怎么样
- 靶向药物安维汀用于肝癌吗
- 盐酸托烷司琼胶囊一周吃多少粒
您的浏览历史
- 无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