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发现CD137影响儿童淋巴瘤的发生
免疫系统的运行机制非常复杂,只有各种因素的精确相互作用才能在健康的身体中保证可靠和正确的免疫反应。免疫反应的调节异常是多种疾病(包括癌症,自身免疫和免疫缺陷等)发生的主要原因。
根据最近发表在《Blood》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来自奥地利圣安娜儿童癌症研究所的Kaan Boztu等人对来自不同家庭的4名患有恶性肿瘤,自身免疫和免疫缺陷的儿童患者进行了调查,这些患者的共同特征是其编码CD137的基因中具有某种突变,导致蛋白CD137出现功能障碍。这种功能障碍损害了免疫监视的正常功能,这对于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相关的淋巴瘤的发生于恶化尤为显著。
CD137或4-1BB属于共刺激分子(co-stimulatory molecule),其经常在活化的T细胞上表达以确保T细胞功能的正常。
EBV是一种疱疹病毒,世界上有90%受到EBV的感染,并且会伴随着终生潜伏。在T细胞功能受损的个体中,EBV感染可导致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乃至恶性淋巴瘤的发生。
通过对CD137进行研究,作者获得了对宿主针对EBV进行强有力的免疫监视所必需的信号通路的机制见解。 总之,本研究证明了CD137在免疫系统控制EBV病毒中的关键作用。如果身体无法控制病毒,将可能导致淋巴瘤的发生。在未来,科学家们希望利用他们的发现来开发阻止疾病发生的靶向疗法。
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同类文章排行
- 30岁戒烟成功,因肺癌死亡的概率不到2%:有5种症状的人,快戒烟
- 国家癌症中心首次公布各省癌症高发地图
- 乳腺癌的治疗模式与发展
- 跨国药企牵手本土医药融合加速,礼来本土化创新之路行深致远
- 肿瘤患者如何降低感染风险?
- 肺癌放疗进展盘点
- PE-cfDNA检测EGFR敏感突变适用于临床实践
- 食管癌全程优化管理迎接免疫2.0时代!
- PSMA PET成像让前列腺癌无处遁形
- KEYNOTE-394:让最大限度延长中晚期肝癌的OS成为可能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