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鉴别出MS潜在治疗性靶点 有望开发新型疗法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题为“MAFG-driven astrocytes promote CNS inflammation”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MAFG驱动的星形胶质细胞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的分子机制。
多发性硬化症(MS,Multiple sclerosi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性疾病,同时其也是一种罕见病,多发于20-40岁的中青年群体,患者机体的神经髓鞘的破损和剥落致使其脊髓、大脑及视神经功能受到损害;通常情况下,患者的神经系统残疾在发病一二十年后逐渐加重,会使其丧失自理能力、失明甚至失去生命。
星形胶质细胞参与到了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病过程中,但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星形胶质细胞的异质性及其调节机制;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单细胞RNA测序技术联合细胞特异性的Ribotag RNA分析技术分析了多发性硬化症中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及特性,同时还对临床前模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模型进行研究,文章中,研究人员利用ATAC-seq、ChIP-Seq技术、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分析技术和体内CRISPR-Cas9遗传干扰技术进行研究。
研究者表示,他们在EAE和多发性硬化症中所鉴别出的星形胶质细胞主要特征为NRF2基因表达水平的降低及MAFG基因表达水平的增加,这两个基因或能与MAT2α相互协作来促进DNA的甲基化,并抑制机体的抗氧化和抗炎转录程序。星形胶质细胞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信号能欧驱动MAFG和MAT2α的表达以及促炎性转录调节,从而促进EAE和多发性硬化症中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学表现,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员鉴别出了一种潜在的治疗性靶点,后期或有望帮助研究人员开发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等多种疾病的新型疗法。
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同类文章排行
- 30岁戒烟成功,因肺癌死亡的概率不到2%:有5种症状的人,快戒烟
- 国家癌症中心首次公布各省癌症高发地图
- 乳腺癌的治疗模式与发展
- 跨国药企牵手本土医药融合加速,礼来本土化创新之路行深致远
- 肿瘤患者如何降低感染风险?
- 肺癌放疗进展盘点
- PE-cfDNA检测EGFR敏感突变适用于临床实践
- 食管癌全程优化管理迎接免疫2.0时代!
- PSMA PET成像让前列腺癌无处遁形
- KEYNOTE-394:让最大限度延长中晚期肝癌的OS成为可能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