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科研人员在肿瘤细胞DNA编程计算分析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进行DNA计算生成多位的二进制编码,实现了活细胞中多种非编码调控RNA与端粒酶等肿瘤标志物的智能化分析。5月21日记者获悉,西安交大科研人员在肿瘤细胞DNA编程计算分析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科研成果登上国际化学领域权威期刊。
肿瘤的发生、发展等进程是涉及多水平的复杂分子事件,与多种RNA、蛋白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 同时,获取多元组分的准确信息,并探究其潜在关联对理解细胞功能、解析致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DNA分子具有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和天然的生物兼容性,精确控制核酸分子碱基配对,编程组装DNA纳米结构,可准确感知活细胞内环境变化,数字化输出DNA逻辑计算结果,在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智能诊断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近期,西安交大生命学院生命分析化学与仪器研究所赵永席教授团队发展了活细胞熵驱动DNA纳米回路,响应多种肿瘤标志分子,进行DNA计算生成多位的二进制编码,实现了活细胞中多种非编码调控RNA与端粒酶等肿瘤标志物的智能化分析。联合多种痕量细胞共培养微流控芯片,将肿瘤相关分子标志或复杂事件转化为数字信息的精确计算,实现了正常、致癌低转移性与高转移性乳腺细胞的分型及相关肿瘤进程区分。 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化学领域权威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德国应用化学》,影响因子:12.257)。该论文第一作者为西安交大生命学院博士生白敏与陈锋副教授,通讯作者是西安交大生命学院赵永席教授,第一单位为西安交大生物医学信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樊春海院士对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据悉,赵永席教授团队研究方向包括高通量单分子与单细胞分析、核酸化学与生物学、功能纳米材料与分子探针等。
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同类文章排行
- 30岁戒烟成功,因肺癌死亡的概率不到2%:有5种症状的人,快戒烟
- 国家癌症中心首次公布各省癌症高发地图
- 乳腺癌的治疗模式与发展
- 跨国药企牵手本土医药融合加速,礼来本土化创新之路行深致远
- 肿瘤患者如何降低感染风险?
- 肺癌放疗进展盘点
- PE-cfDNA检测EGFR敏感突变适用于临床实践
- 食管癌全程优化管理迎接免疫2.0时代!
- PSMA PET成像让前列腺癌无处遁形
- KEYNOTE-394:让最大限度延长中晚期肝癌的OS成为可能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