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类食物吃多了会增加致癌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了一份关于红肉和加工肉制品致癌性的评估结果:加工肉制品被列为致癌物(1类致癌物),红肉被归入可能致癌物(2A类致癌物)。那么,加工肉、红肉真的会致癌吗?在这评估结果后面,互助君发现隐藏的4个关键点。
致癌物不绝对致癌
加工肉制品指经过腌制、发酵、烟熏或其他方法加工后的肉类,目的是增强肉类的风味或使其易于保存,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加工肉制品归类为致癌物,并指出每天食用50g加工肉制品将增加18%结直肠癌风险。
同时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经常吃加工肉制品不仅会增加结直肠癌发病风险,还会增加前列腺癌、胰腺癌等发病风险。部分研究还提示,加工肉制品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相关。过多摄入烟熏肉则可增加胃癌、食管癌的发病风险。
也就是说,与不常吃加工肉制品的人相比,经常食用者有更大机会罹患以上癌症,特别是结直肠癌。
但是,这并不表示食用加工肉制品后就一定会得癌症,也不表示我们完全不能吃加工肉制品。食用加工肉制品与增加癌症风险之间的涉及量-效关系,即经常吃、吃得多的人,发生这些癌症的风险较大,相反,不经常吃、吃得少的人,发生这些癌症的风险较小。
少享用”和“多绿菜”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倡吃新鲜卫生的食物,从健康角度出发,应控制加工肉制品的摄入总量,避免经常、大量食用。偶尔吃一次,如每个月食用两三次,或周末、节假日享用少许,没有大问题。
食用加工肉制品时,应多摄入新鲜蔬果,特别是绿叶蔬菜。新鲜蔬果所含的多种植物化学物和抗氧化物质,均有利于预防癌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倡每天食用500g蔬菜,其中,一半为绿叶菜。
不能忽视红肉的营养价值
来自哺乳动物的肉即为红肉,如猪、牛、羊肉等。红肉的颜色是因为哺乳动物肉中含有肌红蛋白。肌红蛋白是一种蛋白质,可将氧传送至动物的肌肉中。
红肉的脂肪含量偏多,但富含矿物质,尤其是铁、锌,且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红肉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A、维生素D等。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天摄入动物性食物:鱼虾类50~100g,畜禽肉50~75g。食肉偏多,尤其是食猪肉过多者,应注意调整,尽量多吃鸡、鸭、鱼肉。有一部分人日常摄入动物性食物的量不够,则应适当增加。
防癌:白肉(禽、鱼类)优于红肉
禽类含有的脂肪比较少,且其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较高,脂肪酸组成优于畜类脂肪。
鱼类及大部分海鲜的脂肪组成很特别,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DHA(二十二碳六烯酸,俗称脑黄金)和EPA(二十碳五烯酸的英文缩写,是鱼油的主要成分),几乎是鱼类及大部分海鲜的“专利”,对预防成年人血脂异常的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作用,对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也很重要。
因此,推荐平均每天食用白肉50~100g,每周吃肉2~4次。总之,白肉是肉类的首选,低脂的鱼类和含蛋白质丰富的豆类可作为红肉的替代物。
对于红肉致癌说,觅友们也不用起太大的恐慌,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内食用,基本对身体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进行合理膳食。多吃蔬菜水果等健康食品,来提高自身抵抗力。
还没看够?自己动手搜一搜,啥都有~
文章源自肺癌康复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同类文章排行
- 30岁戒烟成功,因肺癌死亡的概率不到2%:有5种症状的人,快戒烟
- 国家癌症中心首次公布各省癌症高发地图
- 乳腺癌的治疗模式与发展
- 跨国药企牵手本土医药融合加速,礼来本土化创新之路行深致远
- 肿瘤患者如何降低感染风险?
- 肺癌放疗进展盘点
- PE-cfDNA检测EGFR敏感突变适用于临床实践
- 食管癌全程优化管理迎接免疫2.0时代!
- PSMA PET成像让前列腺癌无处遁形
- KEYNOTE-394:让最大限度延长中晚期肝癌的OS成为可能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