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实现肿瘤衍生细胞外囊泡的分子识别
细胞外囊泡(EV)可以说是癌症诊断中的新生力量。细胞外囊泡属于膜结合的颗粒,在体内由各种细胞均可分泌,并参与细胞间通讯。分析EV中的生物标志物很有价值,因为EV中包含大量关于其组织来源的信息。肿瘤来源的细胞外囊泡(tdEV)可用于肿瘤诊疗的有希望的血液生物标志物。然而,血液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液体,在与tdEVs(30 nm-1μm)相同大小范围相近的区域里杂质很多,阻碍了对tdEV的精准分析。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Jiashu Sun及其研究小组的研究开发热泳介导DNA计算用于肿瘤衍生细胞外囊泡的分子识别。 这一研究成果于2021年1月17日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美国化学会杂志》上。
据了解,肿瘤来源的细胞外囊泡(tEV)的分子分析为非侵入性癌症诊断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然而,反映不同细胞起源的EV表型的异质性挑战了对tEV灵敏而准确的鉴定。
该课题组研究人员提出了由热泳介导的DNA计算设备,用于检测tEVs。该策略利用基于核酸适配体的逻辑门,使用单个EVs的多种蛋白标记作为输入,并用热泳累计放大输出信号,实现tEVs的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分析。采用该平台,研究人员展示了对于分辨一临床队列(n=30)中的乳腺癌(BC)病人以及健康人,可实现97%的高准确率。
此外,通过评估tEV进行分子表型分析的结果和BC病人组织病理学的结果相一致。针对EVs的热泳介导的分子计算为癌症的准确检测和分类提供了新的机会。 (生物谷Bioon.com)
文章摘自网络,侵删
同类文章排行
- EGFR 阳性 III 期不可切除肺癌治疗进展
- 阿替利珠单抗在中国获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三周年
- 中国肺癌靶向治疗新药重要研究进展
- dostarlimab-gxly获批用于治疗dMMR复发或晚期子宫内膜癌
- retifanlimab获批用于转移性或复发性局部晚期默克尔细胞癌
- 晚期前列腺癌PSMA诊疗一体化治疗新格局
- 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获批!BRAF V600E突变型低级别神经胶质瘤患儿迎来首个全身治疗方案
- 莫博赛替尼为EGFR ex20ins突变NSCLC患者带来生存突破
- 从T-DM1纳入医保,看HER2+乳腺癌规范化诊疗
- 腹膜转移癌拥有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