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也能成为慢性病?规范治疗很关键
说起癌症,你会想到什么呢?
恐惧?不治之症?
但事实上,癌症是一种可以控制的慢性病。
早在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正式公布将癌症纳入了慢性病的范畴。这意味着,曾经在我们眼中被看为“绝症”的癌症,已经成为了可以控制的慢性病。
那么,当癌症变成一种可控的慢性病时,对患者来说有哪些好处呢?癌症的治疗观念将产生怎样的变化?跟着科普君,一起来看看吧~
“慢”是希望的开始
慢性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简称,常见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癌症也是慢性病中的一种,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不会传染、起病缓、病程长、常反复发作。
当癌症变为慢性病会促使患者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合理,帮助患者改掉不良习惯,从而有利于健康。此外,还能帮助患者减少对癌症的恐惧心理,用更加积极的心态、科学的方法面对治疗。
但是大多数人对癌症的印象都是“来势汹汹”,主要是癌症在确诊后病情会发展迅速。事实上它在人体内已经变化了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我们察觉不到,所以最初我们不认为癌症也是一种慢慢发展而来的疾病。
中国医学科学院的资料表明,在云南有个旧锡矿的老矿工,从他开始下矿,长期暴露在较高浓度的砷、放射性氧等物质中,加上吸烟,营养等因素,到他确诊为肺癌大概需要31~32年的时间。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癌症在发生前是存在“潜伏期”的。造成癌症的原因与“潜伏期”里患者所接触的环境、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癌症漫长的发病过程,让它具有了慢性病的特征。
现在,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许多治疗方法正合理综合的应用在患者身上,患者的生存期也得到显著的延长,一些绒毛膜上皮癌和早期宫颈癌,甚至早期肺癌已达到临床治愈。
所以,对于认为癌症是“绝症”的患者来说,能认识到癌症是一种可控的慢性病是很重要的。当我们意识到癌症可以预防、治疗、控制、甚至治愈时,我们就会看到希望,并且不再坐以待毙的面对未来。
不是不治之症,也不是非治愈不可
学会正确面对癌症是一件很关键的事情,在过去我们会觉得癌症是不治之症很难治疗,会很想放弃,也可能会觉得癌症一定得治愈,不治愈就没办法活下去。但是,这些治疗观念往往都走偏了。
那么,什么样的治疗才是“不偏”的呢?
1、不抗拒治疗
有些患者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常常觉得效果不如意,副作用也无法忍受。于是内心开始对治疗生出反感,并且抗拒治疗。
他们常常会怀疑治疗的效果,认为治了也没用,不愿意按医生给出的建议进行治疗。这样做法带来的结果很可能就是,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让病情变得更加严重。
2、不过度治疗
有些患者因为担心治疗效果不够好,想着多做几次治疗是不是能治愈,或者抱着一定得治愈的念头去求医。殊不知这些做法不仅无益于治疗,反而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到最后,过度治疗导致自己的生存质量变差,给身体造成了额外的负担和伤害,从而加速死亡。
以上两种治疗态度需要大家正视和警醒,要知道,随着辅助治疗和非细胞毒性分子靶向治疗的应用,肿瘤已由姑息治疗走向根治,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甚至长期带瘤生存也成为可能。
我们不能再和过去一样陷入“不治之症”和“一定要治愈”的误区里。当你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治疗时,你的生存期才会被相应的延长,生存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3、规范化治疗让癌症再“慢”一点
当我们把癌症定义为慢性病时,并不意味着在所有时刻我们都能以对待其它慢性病那样“温和”的对待它。我们必须要做到规范化的治疗,才能让癌症的发展再“慢”一点。
目前来说,手术、化疗、放疗是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此外还有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内分泌治疗等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因为恶性肿瘤具有无限增殖和广泛转移的特点,所以手术治疗往往被要求要切到R0(无肉眼可见的癌细胞残留)的效果。
虽然临床医生们都非常想要将肿瘤细胞赶尽杀绝,但是还是得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否则不但无法提高治疗效果,反而会伤害了患者的生理机能,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化疗、放疗也是一样,需要考虑患者的身体是否能够承受。并按照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相关诊疗规范,科学、合理的进行规划和治疗,这样癌症的发展速度才可以再慢一些。
最后,希望在规范化治疗的把控下,癌症这个慢性病可以越来越“慢”,大家都朝着活的好,活得久的目标不断前进,加油~
同类文章排行
- 30岁戒烟成功,因肺癌死亡的概率不到2%:有5种症状的人,快戒烟
- 国家癌症中心首次公布各省癌症高发地图
- 乳腺癌的治疗模式与发展
- 跨国药企牵手本土医药融合加速,礼来本土化创新之路行深致远
- 肿瘤患者如何降低感染风险?
- 肺癌放疗进展盘点
- PE-cfDNA检测EGFR敏感突变适用于临床实践
- 食管癌全程优化管理迎接免疫2.0时代!
- PSMA PET成像让前列腺癌无处遁形
- KEYNOTE-394:让最大限度延长中晚期肝癌的OS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