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进肚子里的西兰花,是如何转化为抗癌分子的?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经常吃西兰花、卷心菜、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癌症,这可能是因为该科蔬菜多含吲哚-3-甲醇(I3C)。但I3C很不稳定,会在体内快速转化为多种代谢物。因此,急需探明I3C是如何在体内转化为抗癌分子的。
近日,南京大学谭仁祥团队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发表研究论文,他们提出、设计、验证了生物体内的“反应流变道”概念,并据此建立方法,诠释了胃酸和肠道菌将I3C转化成两种抗肿瘤分子(DIM和LTr1)的具体步骤和决定因素,以及哺乳动物合成内源I3C和DIM的机制。
这两种抗癌分子中,DIM是一系列上市保健品的主成分,也是进入临床试验的抗癌候选新药。而出乎意料的是,LTr1在多个肿瘤细胞系和小鼠模型上显示的抗癌效果均超DIM。该团队提出,生物体内物质代谢流中的某些分子(特别是活泼中间体)应有“滑轨”的可能。据此理念,建立了“反应流变道”(reaction flux derailing,RFD)的方法,即利用人为添加并带有标记的底物类似物,使原有的反应途径“变道”并捕获中间体,从而诠释多步骤转化的途径和驱动机制。利用该方法,研究者借助带标记的I3C类似物,揭示了I3C在消化道中先转化为3,3-二吲哚甲烷(DIM)、再转化为2-(吲哚-3-基甲基)-3,3-二吲哚甲烷(LTr1)的途径:在酸性的上消化道,I3C可通过脱甲醛(主要)和释放二氧化碳(次要)的途径生成DIM,随后DIM再与3-亚甲基吲哚(3MI)发生Michael加成反应,形成LTr1。该团队还发现,在大肠中,内源性吲哚(色氨酸分解物)可以和甲醛(甲醇、肌酸和叶酸的常见代谢物)耦合,产生内源性I3C和DIM,且肠道菌群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该工作发现了LTr1可能具有药用价值;提出并验证了生物体内反应流变道的概念;建立了相关实验方法,从而揭示了I3C家族分子的内源性合成途径及胃肠道转化过程,使人们对十字花科蔬菜(富含I3C)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生物谷Bioon.com)
同类文章排行
- EGFR 阳性 III 期不可切除肺癌治疗进展
- 阿替利珠单抗在中国获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三周年
- 中国肺癌靶向治疗新药重要研究进展
- dostarlimab-gxly获批用于治疗dMMR复发或晚期子宫内膜癌
- retifanlimab获批用于转移性或复发性局部晚期默克尔细胞癌
- 晚期前列腺癌PSMA诊疗一体化治疗新格局
- 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获批!BRAF V600E突变型低级别神经胶质瘤患儿迎来首个全身治疗方案
- 莫博赛替尼为EGFR ex20ins突变NSCLC患者带来生存突破
- 从T-DM1纳入医保,看HER2+乳腺癌规范化诊疗
- 腹膜转移癌拥有光明的未来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